[研討會紀錄] 2023 AI for better UX 實務研討 下半場講者座談
邀請本次實務研討上半場兩位講者:Chris & Katherine(PicCollege)、Steven(IBM)進行與談,一同談輪他們者幾年看到過去UXUI產品設計流程, 與現在 ➠ Read More
邀請本次實務研討上半場兩位講者:Chris & Katherine(PicCollege)、Steven(IBM)進行與談,一同談輪他們者幾年看到過去UXUI產品設計流程, 與現在 ➠ Read More
講者 江宗哲 Steve 過去曾經從事許多 2C 產業的 UI/UX 工作,來加入了 2B 的 IBM 從事智慧城市的相關專案,這場講座 Steven 想要分享,除了媒體廣泛宣傳的 ➠ Read More
近幾年不同型態 AI 的出現,不只是對於人們的生產力產生巨大影響,更在創造力帶了許多衝擊。 兩位產品設計師將會分享 PicCollage (拼貼趣) 身為一個協助創造力的產品,是如 ➠ Read More
邀請本次實務研討上半場兩位講者:Kyle(阿里巴巴)、Allen(Roblox AI),進行與談,也特別邀請同樣擁有 AI 產品開發經驗的 Lydia 擔任座談嘉賓,延伸上半場兩位 ➠ Read More
功的經驗都是許多事後的展現,來聊聊浪潮中的綜合視角,此次 Allen 分享更多內部的競爭和汰換、大小團隊的管理,其中提到無可奈何的提案和成功提案的抉擇。 對於大中小型的組織變化,過 ➠ Read More
在 AI 時代下,設計師該如何深入本質,調整定位,利用 AI 而不是被 AI 利用,去做好本職工作,發揮更大的能力?本分享將從AIGC的發展切入,拆解影像基礎演算法的演進,再到新一 ➠ Read More
UX 設計專案複雜部分,還有可能是交錯在一起的,通常一個專案裡面可能會有 2~3 個複雜點結合在裡面。我們要把這些資訊、功能釐清,用視覺、用原型去把這些東西表現出來。我們會陪著客戶 ➠ Read More
文 / 悠識數位資深 UX 研究員 Meiling Chen,文章同步刊載於作者 Medium,如果你覺得實用,歡迎到原文給作者拍拍手 👏 前言 前陣子因為某個重量級專案,研究範圍 ➠ Read More
AI 工具席捲數位工作之際,我們一方面擁抱新科技帶來便利,嘗試與 AI 協作;一方面重新溫習這些雋永觀點,思考使用者變與不變的行為模式,調整產品開發與設計策略。值得留意的是,在 N ➠ Read More
UX Writer 帶著成熟文字技藝入行後,會經過一段深度理解品牌特質與產品服務的學習過程,並且在對內工作中大量與 UX 團隊協作、對焦需求,將使用情境以符合企業的口吻,對外以精煉 ➠ Read More
執行一場高品質的訪談,需要注意的要素非常多,大家最熟習的不外乎訪談技巧地精進。但熟了訪談當下,前置作業、後續分析都決定研究的成果。如何定義並找到「那個/群對的人」,切合產品與服務的 ➠ Read More
我們現在做研究,我們的研究是量化的、質化的,我們做體驗設計,我們做教育訓練。在我們的專案能夠服務比較大型的客戶之後,這幾年其實我們也發展了比較小團隊的 coach 的服務,然後各種 ➠ Read More
不要只是思考線上的行為,有時候我們也要連同線下的行為一起考慮。他走到銀行的時候,他會需要什麼,跟你的網站或 APP 之間會不會有關聯?
UX 設計專案複雜部分,還有可能是交錯在一起的,通常一個專案裡面可能會有 2~3 個複雜點結合在裡面。我們要把這些資訊、功能釐清,用視覺、用原型去把這些東西表現出來。我們會陪著客戶 ➠ Read More
不管用什麼框架,都要盡量去深挖到使用者底層真實的想法。有些使用者其實很不了解自己的行為,一定要想辦法往下挖掘。
過去在金融業,許多研究規劃的專案大多委外,但在累積成果後,集團開始認知到設計的職能,在一次次的專案的累積之下,設計的影響力逐漸在組織內部發酵。
Genda 提出了一個框架,在執行未來服務時,技術與人們的審美意識會改變,但基礎的欲望不會改變。廣告學探究人類行為與心理常識,許多偉大的企業家致力於探索人們不變的渴望。
員工到一個團隊工作的目標都不相同,但管理者要讓團隊一致前行,對於公司而言,團隊的結果依舊是重要的。在激勵資源規劃,開源比節流更重要(向上及橫向管理),優秀的管理者勢必有良好的公關能 ➠ Read More
看到甲乙兩方對人才培育的看法,以及他們在培訓上的制度設計與訣竅,但能夠有這樣的執行規劃的大前提 —— 真心的溝通。
磁場使然,你擁有哪些特質,就吸引什麼樣的成員加入。當我們請 Leo 用一句話形容設計團隊,他毫不猶豫地說,「如同復仇者聯盟一樣,是自我管理型隊伍。」自我管理型團隊承擔責任,而非任務 ➠ Read More
三位來自醫學轉人因工程、服裝設計、企業管理的研究員,想和大家聊聊過去看似與 UX 摸不著邊際的經歷,卻是幫助研究最扎實的底蘊。如果你正處在職涯分岔路口,或許這些小故事能帶給你一些啟 ➠ Read More
磁場使然,你擁有哪些特質,就吸引什麼樣的成員加入。當我們請 Leo 用一句話形容設計團隊,他毫不猶豫地說,「如同復仇者聯盟一樣,是自我管理型隊伍。」自我管理型團隊承擔責任,而非任務 ➠ Read More
目前毓修在微軟中國擔任三大產品線的設計主管,帶領 Teams、Outlook 移動版、AI 團隊。身為領航級科技巨擘的一線主管,他得兼顧三層關係,居中協調。以小至大,第一層有產品 ➠ Read More
許多想進入 UX 設計領域的新鮮人,有時會太過沉浸在熟悉的設計領域中,雖有扎實的理論訓練,但未能思考競爭對手與市場趨勢,與產業脫鉤。
不論任何產業或領域的專業者,做設計時都可以盡量打開五感,驗證許多無法從報告文本中呈現的資訊,完成的報告才會更加細緻、具說服力。
當趨勢更迭變化的速度越來越快,許多設計管理者,特別是極需大幅躍進、力求速效的企業都傾向招募具有「裂變」特質的新血加入,但往往忽略了這些人對既有組織可能產生的破壞。
Richard 首先爬梳了近20 年 UX 在台灣的發展歷程,羅列國內多個重要組織為串連產業向心力的重要時間點,綜觀市場狀況。接著以悠識角度出發,分享研究顧問公司接觸不同行業的實際 ➠ Read More
悠識以使用者經驗為核心,實際訪談三大熱愛運動族群的運動歷程,從中提取消費行為,並同步訪查硬體設備廠商、運動用品銷售通路、運動場館與職業教練,剖析服務生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