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雲云科技產品團隊,感謝授權分享。
▌作者:Justin
身為一個新創公司的產品經理,時常需要思考公司策略抑或產品專案的成效指標。而如何建構一個有系統性且彼此相依的產品指標架構至關重要。就像 OKR 旨在透過團隊上下溝通、彼此透明一同創造公司價值。經過仔細討論且達成共識的指標架構更可以幫助公司不同團隊時時反思目標與關鍵指標(Goal Metric)、領先指標(Driver Metric)與反指標(Counter Metric) 的相互關係。並透過持續的了解用戶場景,提出假設,驗證假設,快速迭代的循環,為市場創造價值。
剛開始擔任產品經理時,總是想找出面對一件問題的最佳解答,但慢慢發現做產品沒有所謂的 Best Practice,但的確有很棒的思考框架可以幫助你在當下狀態快速做出相對最適合的決定。更棒的是,現在透過遠端學習的方式,你只要躺在沙發上花幾個小時就可以在螢幕前學習到不同老師的寶貴經驗。從 Peter, Jossie, Alvin 的分享,你可以學到如何建立北極星指標,成長型產品經理的全局最佳、局部最佳思考模式及驗證假設的實作流程,不同產品階段(新產品、成長型產品、成熟行產品)定義指標的思考方向。 以及建立產品指標體系的脈絡(Product Metrics Map)。真的很感謝悠識開設此課程,促進不同產業間的交流,幫助台灣的創業環境越來越活絡!
▌作者:Morgan
指標形形色色,如何找到在不同商業運作模式、成長階段、業務內容類型上合適的指標,對我而言在疏理上一直是個挑戰。數據分析課程清楚的呈現三位不同講者的觀點,圍繞在尋找指標和思路分享外,也包括實際的案例分享與課後詢問時間。
做為入行不久的產品經理,這堂課最大的收穫其實對我而言是思考的架構。一開始Alvin介紹的北極星指標與Case sharing,讓日常的產品思考可以維持更廣闊的視野評估產品成敗外,也與公司商業目標站在同一線;Josie分享產品驅動導向的PM思考的面相,與日常一天如何進行協作外,也包質化量化數據與公司定位如何影響決策,場景化思考與全局最佳、局部最佳的思路;Peter則通過產品階級與階段的不同,分享其中各個組合思考指標的方式為何(Goal Metrics/Driver Metrics/Counter Metrics),與如何建立指標架構,分享實例讓聽者能夠更能深入瞭解指標如何被各個變量影響。課程清晰闡述從為什麼需要指標、怎麼選指標,到你怎麼根據產品環境變化調整,與建立有系統的指標思考模式,謝謝悠識開設此課程,能夠用最簡易快速的方式獲得產業洞見與實務分享!
▌作者:Jessie
在「從 0 到 100:我如何思考不同產品指標的訂定」的講座中,講者 Peter 超無私的分享自己擔任產品經理以來,從新創成長型到跨國大公司的成熟型產品,各個階段,如何思考並制定指標。正如標題「從 0 到 100」,內容包辦了幾乎所有產品週期與公司類型,不論目前在新創或大企業服務的聽眾,都能從中了解指標訂定與公司或產品階段時的考量點與思考邏輯。而除了講者如此豐富、多元的經驗外,清晰的圖表結構、流程脈絡,是講座中令人相當驚艷的部分。透過講者分享的結構性架構,產品經理在使用各類指標的影響、評估成效時,可以更加清楚指標間的相互關係。了解決策、產品新功能對整體是否有產生的影響,例如反指標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