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作者 / Rabby Xiao – 行動力至上,善於理性思考對於科技產業很有興趣的 UI/UX 設計師,於 2023 年開始書寫 UX 見聞錄,想要分享更多自己經歷相關的講座和課程資訊。這次十分開心能以筆記手的身份,分享講座記錄。
原文同步刊登於作者 Medium。
1 講座提要
這篇文章記錄悠識學院主辦的「2023 AI for better UX 實務研討」第 3 場講座「在 AI 時代設計愉悅的使用者體驗」,講者為 Cardinal Blue – Product Design Manager – 陳偉仁 Chris,以及 Sr. Product Designer – 陳儷元 Katherine。
近幾年不同型態 AI 的出現,不只是對於人們的生產力產生巨大影響,更在創造力帶了許多衝擊。 兩位產品設計師將會分享 PicCollage (拼貼趣) 身為一個協助創造力的產品,是如何讓 AI 轉換為創造的助力,增強產品核心價值? 並以使用者為中心去思考 AI 的角色以及探索人與 AI 相互關係。
2 描述 PicCollage 產品核心
相片/影音編輯器的產品核心:
- 分享情感
- 聯繫朋友與家人關係
跟比較知名的 Canva 相比,Canva 的使用者偏在商家、或是有一些設計需求。
PicCollage 的使用者其實是非常重視家庭關係的,藉由卡片寄送一些祝賀話語分享感情、聯繫感情。因此使用者其實年紀分佈偏上,對科技產品都不算上熟練,所以在導入 AI 時,沒辦法在許多產品一樣去迭代很多 AI,因為會造成產品更加複雜,甚至沒辦法增加價值。不過,為了面對生成式 AI 的挑戰,實現團隊仍有針對這樣的 AI 應用後續有一連串的發想。
3 透過痛點分析,定義 AI 價值
「不要為了 AI 而 AI」:相信大家都已經有用到一些 AI 功能,但這個功能真的需要 AI 嗎?還是為了潮流而去做這個功能?
回到最原始的問題:「使用者核心需求還有痛點」-怎麼樣用 AI 去降低編輯的強度,更輕鬆地去創作。
第一步,Research、還有 Data analysis,然後從 User journey 開始,同時做量化、和質化的研究。
- 分析 User journey 與現有的創作流程
- 用戶訪談研究-編輯過程
以前不是沒有做過類似的研究,但有了 AI 的技術後,可以用更全面性的去看待痛點。在使用者比較是中年紀的情況下:爸爸或媽媽不太會用 APP,設計師團隊也不太確定他們對 AI 技術會有什麼反應。
但在訪談過後發現幾個問題:需要幫助選擇照片、排版、素材、整體的拼貼設計質感,甚至有趣的重點是使用者會想要有決定的權力。因此針對這幾件事情,圖隊最後決定讓使用者有能力去決定要不要做。
有趣的是,在嘗試過程中也有使用 AI 的工具,但一開始使用的結果其實蠻爛的。不過一直到後來使用 FigJam 的經驗是不錯的,在 Summarize 的功能其實蠻厲害的,所以可以發現 AI 的工具一直在進步。
思考怎麼樣應用這些工具解決「在編輯軟體上做設計」的痛點 。
User Insight
- 有彈性的選擇權力。
- 使用者需要靈感和推薦,從空白開始編輯其實是很痛苦的。
- 「Enhance :提高創造的可能性。」 、「 Automation:找素材非常花時間,希望快速的完成。」會有兩種不同性質的協助。
利用「Ikea Effect Principle」:讓用戶感受編輯的過程
洗衣和餅乾的規則:
-今天只能給小孩選一個餅乾,一個比較大,一個比較小,小孩自然會選擇比較大的。
↳ 餅乾:喜歡的事想要更多(Enjoy)
-今天有兩個洗衣籃,給小孩選一個洗衣籃洗,他也自然選擇比較少比較小的。
↳ 洗衣:麻煩的事想要更少(Work/ Effort)
思考如何利用人工智慧來擺脫那些你真的不想做的事情,以便你有更多時間做更多你喜歡的事情。
4 透過 AI 所扮演的角色,定義體驗原則
設計師都會擔心 AI 怎麼影響他們的工作,但 Katherine 表示開始研究後,後面的步驟還是一樣。反而對於他們來說;相對於之前,Design Thinking 這個過程,還有設計師的角度去思考更為重要了。
定義 AI 技術在產品裡的角色,要去理解 AI 跟運用 AI。
AI 協助的強度:Levels of AI Assistance
來源:Google machine learning,這個框架從低到高,總共五個等級。
- Level 1. 沒有任何協助
- Level 2. 初步省略繁瑣的人工步驟
- Level 3. 提供創作選項的建議,整體創作的協助強度(整體到 L3 就夠了)
- Level 4. 直接進行部分創作的執行並讓使用者決定是否採用
- Level 5. 生程式 AI 幫助(不是最終目標,而是看 TA 的需求)
Katherine 分析自家的產品上,發現有些功能最高只有到 達Level 3,編輯功能有些只有 1 跟 2,自嘈其實蠻低的,可是也因為這樣,更可以站在更高的視角去幫助團隊發想更多點子去進步該產品功能。
- Level 5 不是最終目標,要看你使用者的痛點和需求是什麼。
回到使用者旅程:回到產品流程,人性化的體驗還是一個產品的中心。
5 三個實際設計案例
1.PhotoCard Wizard(Visible AI, Level 3):實驗透過照片資訊產出對使用者有意義的節慶卡片服務
透過使用者選照片,在上面編輯,最後產出對使用者有滿意的卡片並發送給親友。但這個過程需要豐富的創造能力才能達到目的,整體的體驗非常痛,有些人是非常痛苦的是非常高摩擦力和容易放棄的。
- 透過 AI 對照片的分析,快速產生有意義的模板,或關鍵字請它產生出相關的素材甚至是文字和建議。
Tips 1. 運用 AI 技術,能夠讓使用者更快速地體驗到產品核心價值。
2. 照片風格轉換 Photo Style Transfer(Visible AI, Level 5)
當生成式 AI 出現時有非常多的生成上游,像是把照片變成一個卡通人物的各種應用。當時 PicCollage 團隊其實沒有很匆忙地去拼湊出大家都看到的功能,反而花了很多時間去探討怎麼樣的應用會比較適合自家使用者。
觀察:有些客戶在節慶時會願意付費某個畫家把他們的照片畫成水墨畫或油畫,那件事情,對他們是非常有意義的。透過觀察,訪談梳理後去進行一個 AI 功能的探索。而這個觀察是一個具有商業行為的的存在。
- 挑戰:如何維持照片的熟悉度,因為客戶拍攝這張照片原本就有一定的情感程度,需要維持它。讓原本的照片情感溫度維持,再藉由 AI 繪圖賦予更多情感。
Tips 2. 將 AI 技術適度包裝,創造屬於客戶能夠理解的話語與價值。
3. 適應性編輯 – 千變萬化的素材(Visible AI, Level 4)
透過生成式 AI 技術,一鍵式直接轉換自己的喜愛風格。在過去有些技術是不可能實現的,像是素材和風格很難統一的轉換。可是今天有了 AI 後,就其實是可以讓你的內容服務更加客製化。
Tips 3. 透過 AI 技術,能夠讓您的內容服務更客製化,符合人心。
6 結語:設計心得
- 專注在「互動設計」,更少的「介面設計」。
- 需要高度關注 AI 發展,將會擴充設計師對 解決辦法的想像。
- 產品設計(說故事)的核心永遠都一樣,但設計(說)的方式或許會改變。
這兩年面對科技發展的感受:從未知到驚訝,緊接著恐慌,最後是坦然;但在這個時代科技新興發展其實也是幸運的。身為設計師要怎麼樣把這樣的科技帶到人們的生活中,用更友善的設計讓人們生活,也是 PicCollage 團隊一直在討論的。
延伸閱讀:
[研討會記錄] 2023 AI for better UX 實務研討:從基礎大模型看 AIGC 釋放創造
[研討會記錄] 2023 AI for better UX 實務研討:智能化設計的產品角色轉移
[研討會記錄] 2023 AI for better UX 實務研討:在 AI 時代設計愉悅的使用者體驗
[研討會記錄] 2023 AI for better UX 實務研討:設計師在 AI 產品開發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