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本文整理自2024 Operation & Product Analysis 營運與產品數據分析實務研討的HackMD共筆文件。
1 座談概要
本文紀錄研討會中講者座談內容,歡迎觀看講者演講記錄後再回來閱讀:
[研討會紀錄] 善用數據:拉亞漢堡在數位轉型中的 3 大難題與解方-徐沛源 Pei-Yuan
[研討會紀錄] 台灣外送產業大解密!從數據角度剖析外送平台的營運策略:以餐廳經營與熊貓超市為例-林彥礦 Kevin
與談:徐沛源(沛源)、林彥礦(Kevin)
座談嘉賓:施漢松 (Hans)
2 主題討論
Q1:執行數據分析時,與利害關係人溝通或協作過程的心法/心得。
Hans:看你有多了解同事的工作內容、目標是什麼,有所了解的話,你可以更好的去溝通。如果大家對目標理解不同,容易導致同事們雞同鴨講。
沛源:自己先從內部溝通,到外部溝通,發現最有效的方式,是把數據當故事來說。有時候,講很多,不如直接給對方一則訂單源源不絕吐出,長達一分鐘半的影片。運用同理心,透過對方的視角,解決對方的問題,很多時候就可以迎刃而解 。
Kevin:
-
- 建議了解對方的 KPI 、執掌。
如果想推動一些事,需要知道對面的人在乎什麼,比如他在意餐廳體驗,若這些對 KPI 沒有利益的話,就不會動,在大公司尤其明顯,因此會特別去看大公司的其他人在意什麼,嘗試去找出他和我方的專案 KPI、期待的產出,是否可以綁在一起,把餅做大,創造更大的利益。 - 需要做商業上的拆解,比如說錢(營收、場)客單價、下單頻率等,要對商業世界運行有足夠的認識。
- 利害關係人矩陣(腦袋中要有利害關係人矩陣 — 橫軸:對自己是否有幫助|縱軸:對自己是否友善)
識別這些人和利害關係人在矩陣圖中的哪邊,我要如何去做?不理對方或是維持不錯的關係,要用一些手段,比如:非正式的溝通(並非一定要坐在位子上溝通,舉例:每天都進辦去溝通,茶水間遇到誰聊天,對工作會有幫助,做顧問時為了見客戶一面,飛到他的國家去吃一頓飯);表達(熟知技術名詞、分析等術語,盡量用直白直接的方式,讓對方理解想表達什麼,弭平溝通上的落差)。
- 建議了解對方的 KPI 、執掌。
Q2:數據受到內外部各種因素干擾,如何確保數據分析或數據預測的準確性,並反映市場變化?
Hans:做數據分析要當心幾個的地雷:
-
- 數據的來源、數據清洗、算法、模型
- 數據清洗、選擇數據
- 選擇模型需要適合數據
- 數據類型是連續型數據還是非連續型?球型還是線型?
利用統計分析、分群、分析等,很常得出的是數據結構的分群,並不是用戶分群,這些也是數據資料科學家知道的事情,因此須認知到這是專業知識的問題,是否有相關的專業,如沒有就需要找數據工程師、科學家,同時要確保:模型的準確性、可使用多久。如假設沒效了,就不該繼續使用該模型。若不懂數據相關的 domain knowhow,可找懂業務邏輯的數據分析的產品經理。
數據只是參考,需配合質化資料,參考用戶的行為和進行解讀,有些無法預測,比如市場改變了,你想要抓市場趨勢,但剛開始改變時,數據是很小的,不能只看數據,還要看非數據的東西,比如第一線客戶的反應。
要記住,Garbage in garbage out。
沛源:要確認數據的準確性,數據的準度很重要,通常數據會看他的相對值,若變壞了才需要調整。
有時候會陷在準確率的問題,但准不准或有沒有代表群體,有時候沒有那麼重要,準確度的問題,是可以慢慢解決的。
當客人自己去點的時候,我們就跳過了準確度,而是從客人本身的需求出發。或許可以先看看,根據該數據所做的決策,是否為單向?如不能回頭,就需要確定他是精準的;如可回頭,那可以怎麼調整等等,例如:出了產品需要從國外採購⋯⋯等後面一堆流程,如做錯會讓成本很高,因此確定數據的準確性,來確保產品有效,退一步來看,即便是有干擾,也要根據手上的牌打到最好。
Kevin:我補充戰術行動上的做法:
-
- 怎麼確保分析的一致性?
當在說客訴時,是指其中有多少訂單被客訴,接的訂單分母是所有訂單?⋯⋯或是所有付款成功的訂單?如消費者持續抱怨同一件事要算進去?或只在乎過去有上限的餐廳數?
一個數據如果不同部門在看一定不同,連部門每個人看得也都可能不同,那就需要去界定清楚。
-
- 準確性重不重要?
引用混淆矩陣,以餐廳流失舉例:統計上來說常見就是型一錯誤、型二錯誤,如預測流失,但實際上沒有流失,但成因數據是沒被抓到,抑或是寧願錯殺,還是沒有這麼肯定證據確認就放掉,哪個原因更能接受?哪一件事會認為比較嚴重?
回到餐廳流失率來說,預測餐廳流失,但實際上沒流失,只損失簡訊而已,但如果商家有流失但沒抓到,那就嚴重了,所以寧願去抓到,而回到大家各自工作的情境,你是要承受哪一個方面的錯誤,才能讓你的策略繼續推行。要承認錯誤一定會存在,因機器學習不是 100% 準確,所以要思考的反而是你寧願承擔哪部分的錯誤?
-
- 憑什麼確定數值是正確的?
在機器模型的欄位上增加一個欄位是人為判斷,讓 stakeholder 可以微調,給予調整的空間,與機器模型、數據協作,才能發揮正確價值,讓專案和數據能落地。
了解這個錯誤是不是重要的,再去拆解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