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新興設計趨勢點評總是受到設計、產品圈的關注!
各家官方報告、媒體報導、統整紀錄紛紛釋出,你跟上了嗎?
再進入實際場域,你/妳是盲目跟風嘗新還是有方向的追求精進呢?
《引爆趨勢》一書的作者 Malcolm Gladwell 曾說:「有時我們需要簡單行事,小動作就有大轉變。」他認為,流行的打造必有跡可循。我們無法藉由趨勢去預測未來,但能從中產生洞察。
2021年,悠識學院將「設計趨勢」納入探索的議題,群聚掌握產業新知的設計師及趨勢觀察家,我們談工具的最新應用功能,更看重設計解決方案如何有效回應需求,藉由跨領域產業帶來的經驗洞察及多元視角,一起掌握促成改變的趨勢關鍵!
採訪、撰稿 / 陳黛比
想掌握最新設計趨勢,參與產業活動及相關社群、拓展人脈及視野,絕對是一個不錯的方法。其中,社團法人台灣互動設計協會(IxDA Taiwan)可說是國內 UX 社群的一方活水,不時透過新穎有趣的主題活動推廣互動設計,今年更集結跨界人才菁英、熱鬧舉辦 IxDA 互動設計十週年大會。
而協會的靈魂人物——理事長李德俊,大家習慣稱呼他「紅豆」。自去年離開硬體科技業後,紅豆正處於職涯上的巨大轉變,正對自己的職涯進行設計和進化,趁著這波疫情帶來的衝擊和刺激,積極整合多年職場上累積的軟硬體知識和專業,參與更多跨產業、跨領域的合作及教學輔導專案,開啟了遠距、顧問、接案的新生活。
悠識期待藉由本次訪談,邀請紅豆從一個設計產業社群主理人及業界講師的角度,談談自己透過社群所看見的產業趨勢及人才需求,而身為設計師、研究員及產品經理的我們,又如何抓住新趨勢新知,從中獲得啟發。
發掘體驗設計與人工智慧的創新交集
近兩年,紅豆尤其關注人工智慧(AI)與互動設計、體驗設計之間的創新交集和技術導入,並幾次邀請人工智慧的領域專家擔任 IxDA 活動分享者,透過講座及工作坊,將這一波新的趨勢逐步讓 UX 圈的設計師們知道。
為什麼特別關注人工智慧與 UX 的發展趨勢?紅豆反問道:「台灣是科技製造業起家,大家在提到『創新』的時候絕對會想到『設計』,但為何人工智慧被應用在創新上的時候,討論範疇大多在科技、商業和新創領域,在設計圈卻沒有得到相應的重視呢?」
他指出,目前人工智慧有一部份的應用在於預測並協助人類減少重工的消耗。電商、語言學習類產品及生產力工具均早已將人工智慧用以記錄使用者習慣並預測行為,以便適時推送相關產品和服務,常見的「你可能有興趣」、「延伸閱讀」以及生產力工具的自動化繪圖、自動濾鏡功能,都屬於人工智慧的範疇之一。
2018年,台灣人工智慧學校創立,獲得中研院的支持,政府陸續投入資源在人工智慧的人才培育及企業轉型上。如今,人工智慧被納入人類的決策流程中,不僅運算方式持續進化,應用範疇亦逐漸延伸至醫療、農業、交通等民生領域。
紅豆認為,設計師、UX研究員、產品經理等具備設計思維的角色,應更有機會被賦權、優先在人工智慧的產品設計流程中作出貢獻,發揮所長在人機互動與產品應用情境設計上,合作創造出相對快速、適切且符合人類需求的決策路徑及表現,積極思考設計師在產業升級與轉型中的角色與定位。
UX人才需求不減 跨職能需兼容整合
當產業面臨必要的轉型,企業端漸重視使用者需求分析,UX 專業在人才市場上便越受關注,也越來越多人以此為未來目標,或準備轉職、跨界到 UX 這個看似時髦的新興產業。
「甲乙方對設計師的需求普遍都在增加,尤其是 UX 研究員和產品設計師。」紅豆分享近期在社群中的觀察提到,如今國內並沒有以「使用者體驗設計」為學習主軸的系所,多數設計系著重在設計相關技法上,課程中少有以「人」為本的深度探討,產學之間對「使用者體驗」的應用與理解仍有差距,需另外藉由業師分享和業界實習補足,才能使有志進入 UX 產業者不致於對 UX 擁有過度美好的想像或錯誤的期待。
他曾以工作坊形式帶領學生實作,將 UX 領域中的各種職稱頭銜與職務內容一一列出,交叉製成一個大表,如同電影哈利波特裡的「分類帽」,幫助學生們從實務上的對應關係,思考自己是否適合進入 UX 產業,以及未來的職涯可能。
此外,由於國內中小企業佔大宗,「跨職能」的情況實為常見,職稱與對應職能並非總是涇渭分明。紅豆提醒道,「人才」應把目光與思維放在如何解決問題,在特定職位上的人要盡量嘗試了解專案任務在流程上下游所需具備的職能,例如做互動設計的人要試著接觸使用者研究、介面視覺設計和易用性測試,原本做質化的研究員試著接觸量化研究;而想往管理層進階者甚至要能夠順暢銜接垂直與水平職能,以便在專案合作中相互兼容與整合,換位思考。
延伸轉職跨界的討論,他說:「跨職能可能更加挑戰,但過程中的學習會讓人更有機會發掘出自己未來在其他領域的潛能。」
保持距離,強迫整理,打開感官驗證
累積多年軟硬體互動及跨領域設計專案的實務經歷,看著趨勢變化,他如何看待每年推陳出新的趨勢報告?
「有解題的需求是根本」,「有題目才會去看報告、找資料;沒有題目就沒有支點,容易盲目追逐,無端產生焦慮。」從解題需求入手,每個人可以根據自己不同的職涯和生命經驗,直覺快速篩選相關資料文本,抓出其中的關鍵字,再分為「商業(Business)」、「科技(Technology)」、「使用者與脈絡(User and Context)」三個維度個別挖深、探究。
進一步回應許多人容易迷失在龐雜資訊海中、因為追逐趨勢變化而感到焦慮的情況,紅豆則建議「保持距離」、「強迫整理」兩種方法去梳理、淘選出對自己有啟發性的趨勢。
「時常保持一個高度和距離,鳥瞰趨勢,不要設限,看這個世界怎麼走,不要讓自己輕易掉進漩渦裡。」早已習慣在日常生活中打開觸角、接收來自四面八方的新知,紅豆坦言從不害怕未知和陌生的事物,反而喜歡探索資訊黑洞,在黑洞裡另闢蹊徑,走出自己的一條路。
透過社群協助許多新手解決初入門的難題,分享及教學成了常態,對象的年齡層逐漸向下拓展,紅豆如今蒐集與接收趨勢新知後,便強迫自己將資訊表格化、結構化,甚至整理成報告,便於理解及快速查找。
他建議,對資訊亂流感到棘手的人可以先聚焦在自身專業或感興趣的題目,依照前述的步驟挑選出關鍵字、分類篩選,再尋找官方資料、詢問專家,確認資料準確度,幫助自己掌握領域中的專有名詞,「重要的是思考以手邊資源面對問題該如何做,也鼓勵親自到場域內走查、訪談,往往會發現實際與想像差很大!」
他認為,不論任何產業或領域的專業者,做設計時都可以盡量打開五感,驗證許多無法從報告文本中呈現的資訊,完成的報告才會更加細緻、具說服力。
涉足跨產業社群 補足各產業的光譜
最後,熱衷參與社群的紅豆也不免再次提到社群對提升趨勢敏銳度的影響。
「人的行為和文化在成年後就不會變化太多,所以主動開拓、豐富生命經驗很重要,參與各種社群就是一個很不錯的方式。」
從傳產農漁業到科技新創,往上擔任企業講師和顧問,往下帶領高中生工作坊……等等,都讓紅豆能夠更深刻的了解不同產業、年齡、職業屬性的人群正在關心的話題及生活樣貌,每一次互動與接觸,就像拼圖一般,將他生命經驗資料庫裡的人類光譜一一填補,未來遇到相似產業的題目時,相關資料便能信手捻來,將各界資源相互串連在一起。
紅豆說,自己的工作歷程就像參與了近年科技產品的發展史,從感應穿戴式裝置、體感遊戲到物聯網,到今年因為 Club House 而捲土重來的語音介面、聲音軟體,對於「趨勢」,他並非關注每一波熱議的設計風潮能否帶來龐大商機,而是哪些設計引發了圈內圈外更深度的討論,哪些則如同潮起潮落,倏忽沈寂,尚待另一把火再次燎起熱議。
現在,蒐集各產業的知識拼圖與人物群像已成了紅豆的興趣,「跟著趨勢走」其實就是跟著人群走,這樣的步調是他持續走在設計道路上且樂此不疲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