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新興設計趨勢點評總是受到設計、產品圈的關注!
各家官方報告、媒體報導、統整紀錄紛紛釋出,你跟上了嗎?
再進入實際場域,你/妳是盲目跟風嘗新還是有方向的追求精進呢?
《引爆趨勢》一書的作者 Malcolm Gladwell 曾說:「有時我們需要簡單行事,小動作就有大轉變。」他認為,流行的打造必有跡可循。我們無法藉由趨勢去預測未來,但能從中產生洞察。
2021年,悠識學院將「設計趨勢」納入探索的議題,群聚掌握產業新知的設計師及趨勢觀察家,我們談工具的最新應用功能,更看重設計解決方案如何有效回應需求,藉由跨領域產業帶來的經驗洞察及多元視角,一起掌握促成改變的趨勢關鍵!
採訪、撰稿 / 陳黛比
Sean(邱浩軒)——現為新加坡人資新創 Glints 的產品及使用者經驗設計副總。闖蕩電商圈近 20 年,從中國阿里巴巴再到東南亞 Lazada (阿里巴巴新加坡子公司),與團隊歷經去年 COVIS-19 疫情的考驗,Sean 的職涯在 2020 年底倏地轉往人才求職及媒合領域,受邀加入 Glints,在產品策略和 UX 設計均有深厚經驗的他說:「我希望幫助年輕的產品設計師儘早把時間花在對的事情上」。
藉由本次設計趨勢專題,悠識邀請 Sean 越洋連線,談談近期值得關注的產業設計趨勢、如何帶領狼性堅強的阿里小兵將趨勢落地,並分享他對 UX 設計教育的看法與規劃。
線上體驗設計受矚目 活動類設計需求大增
針對新興的產業設計趨勢和應用,Sean 認為 COVID-19 疫情之下的線上體驗設計大有可為。
當人們無法近距離接觸,各種能夠強化或取代實體見面的線上體驗設計將備受重視,包括線上教育、線上會議、遠距/分流/分區上班……等等,從服務型態到設計方法論,所有因應疫情衝擊所激發或加速的一系列數位轉型,正是當下最受矚目的趨勢發展方向,有無限的需求等待被滿足,也有廣大的潛在應用待創新。譬如電商物流的服務設計,宅配、親送以往是讓服務加分的一環,如今以「外送並放在門口」反倒更顯得安全貼心。
企業需求有「輕功能介面,重策略邏輯」的傾向則是另一大要點。除非產業技術有長足的進步,否則多數的產品功能和規格將逐漸趨於相近,彼此的差異度和變化性越來越小,開發需求也隨之減少;反之,因應企業營運需求的設計(operational design)則大幅增加,設計師需要搭配產品和行銷團隊,即時產出,以便產品快速投入市場,取得驗證。
Sean 以淘寶在各檔促銷活動推出的設計組合為例,視覺華麗花俏的活動頁、刺激互動的線上小遊戲、直接滿足需求的優惠折價券,都是此類營運需求設計的實例。而由他主導的 Lazada 直播產品設計與規劃,則是藉由提升產品介面的友善程度,帶來更多新用戶及活躍用戶在平台上進行直播銷售,使得 Lazada 的商家在疫情期間仍能維持穩定交易量。
掌握設計營運的流程比策略重要
為了使整個產品設計團隊能夠跟著企業發展的緊湊步調,針對需求、快速產出、取得市場回應,Sean 認為掌握設計營運(DesignOps)中的流程(opration)更為重要,「設計管理者必須要能夠畫出藍圖,對焦需求,親力親為(Lead by examples.)」。
他點出團隊溝通中導致誤會的常見情境之一,就是老闆提出了需求,員工以為已經理解,但之後卻發現雙方的認知有差距,後續只好重新討論,反而耗費了較預期更多的時間。問題癥結點往往在於一開始提出的需求不夠具體、明確,以致於團隊成員的心中各有一個標準,卻都未能完整符合需要。
「明確的傳達需求,就像老闆講了願景之後要將其視覺化,不能只是出一張嘴,要列出行動方案,讓成員分工執行」,「這是團隊合作非常關鍵的一步,一方面減少溝通成本,另一方面也為團隊樹立標竿。」
因此,在正式進入產品設計階段前,畫出整個產品設計流程的藍圖,將產品面、企業邏輯、客戶端等多面向一一攤開,透過會議向團隊說明自己的需求,且提示每一個步驟和時間點所期待獲得的產出樣貌,Sean 總是確認所有團隊成員都理解需求、認知一致之後,才開始動工。
裂變型人才盡力開疆闢土 穩定型人才做好關係維護
能順利將趨勢納入產品面應用的關鍵還是在「人」。Sean 指出,在高速成長的團隊中,主動性強、積極追求創新、解決問題的成員必定佔多數;不僅如此,其中更有人具有「裂變」的特質,會不斷探索解決問題的多樣性和可能性,並將單一解法舉一反三,擴大應用。
當趨勢更迭變化的速度越來越快,許多設計管理者,特別是極需大幅躍進、力求速效的企業都傾向招募具有「裂變」特質的新血加入,但往往忽略了這些人對既有組織可能產生的破壞。因此,管理者必須提前在組織的結構和規章架構中創造獨立作業、容納傷害的彈性空間,讓裂變者揮灑、衝撞、開疆闢土,「但作怪要能夠自己收拾」。
那麼,性格相對沉靜穩定的設計師是否該開始緊張了呢?Sean 說:「知道自己的價值是什麼,就不必太過擔心。」裂變、開創不等於帶來傷害。他建議,設計師應盡量跳脫自身角色和產品的限制,站在策略面,讓自己的眼光看得更全面,更要隨時打開「關係人維護意識」的雷達,協調關係人的期待,了解關係人在每個環節中在意什麼。
他半開玩笑的說:「設計師必備的生存技能(Surviving skills)之一,就是要善用敏銳的觀察力和感受力,準確的摸透關係人在意的點,做好關係維護!」
站在策略面 從商業價值思考設計價值
提到設計師的生存技能,就不免再談談設計師常見的角色困境。Sean 娓娓道來近十年來帶領設計團隊的經驗觀察,藉此回應許多設計師心中的大哉問:「如何彰顯設計師在團隊中的設計價值?」問題的背後反映的是設計師在決策過程中缺乏話語權的現況。
一方面,在利益關係人眼中,設計價值的產出大多在於創意和美感,且以往較不重視設計營運,使得設計師與產品經理之間的職權不明,一旦產品設計向上走到策略規劃層次,跨入了產品經理的職權,設計師則成為支援型的角色,較難獲得成就感。
更關鍵的在於「能夠進行商業溝通及策略提案的設計師不足」。「就像很多年輕人在闡述個人經驗或作品集的時候都先談案例和方法論,卻沒有具體說明解決了什麼商業問題,這往往代表著沒有真實戰場的歷練、容易跟不上腳步。」企業決策者大多倚賴數據驅動、輔助判斷,若設計師無法將設計價值量化呈現,或轉化為商業語言進行說服溝通,便較難對決策產生影響力。
在中國狼性競爭的環境中、曾和跨國設計團隊合作及交手,Sean 親身感受到東西方設計方法論的差異,以及擁有可驗證的市場規模對設計師思維的影響。台灣及東南亞許多設計方法論承襲自歐美,追求實證,重視前期對用戶需求的資料蒐集和洞察再進行驗證;而中國的設計方法論則依靠龐大的用戶基底進行產品快速迭代,用市場驗證,自成一格。
正因為看到許多設計師辛苦與心苦,Sean 於是在離開電商領域後便轉身投入設計教育,希望將商業策略思維帶入早期的設計師培育訓練中,作為提升設計價值的第一步。
正視商業本質 實戰中養成適應力
從近期的產品設計談到人才需求趨勢,從設計營運管理方法到產品市場表現,可以看到 Sean 在產業裡的超前部署及高敏銳度。
他最後分享,從方法上,自己不會刻意追隨或迎合趨勢,而是安排豐富且多元化的生活體驗去提升對UX的感受力,再藉由追蹤產業圈內的重要領導人、意見領袖、指標性的公司和 Linkedin 上所分享出來的產業方向和策略,思考對方的決策點,消化、重組、產出自我論述。而從思維上,他則不免直言「錢會說話(Money talks.)」的商場現實,提醒設計師在投入設計前,切記先思考商業本質,練習在商業場域中清楚論述設計的價值,甚至幫助行銷和業務價值的增值。
「設計其實沒那麼重要。」Sean 引述知名平面設計師前田約翰(John Maeda)的名言作結。唯有拋開既有思維和方法論,才能放手大膽的開拓和創造,在實戰中培養出對議題、環境、技術和各種危機的適應力,設計出能經過市場驗證的作品,就是趨勢能給人最大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