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xper
  • 探索 UX
    • UX 方法
    • 數據分析
  • 專題企劃
    • DesignOps 設計營運
    • 2021 設計趨勢
    • 2020 產業觀察
  • 悠識觀點
  • 人物專訪
  • 學習共筆
  • 🎙UX有差嗎?
最新課程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探索 UX
    • UX 方法
    • 數據分析
  • 專題企劃
    • DesignOps 設計營運
    • 2021 設計趨勢
    • 2020 產業觀察
  • 悠識觀點
  • 人物專訪
  • 學習共筆
  • 🎙UX有差嗎?
最新課程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userxper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Home 專題企劃 2021 設計趨勢

2021設計趨勢|不只要連結場域實務,趨勢應用需證明有正向效益——專訪 Indeed 資深UX設計師 Simon Lin

by 悠識學院
2021-05-22
in 2021 設計趨勢, 人物專訪
A A

每年的新興設計趨勢點評總是受到設計、產品圈的關注!
各家官方報告、媒體報導、統整紀錄紛紛釋出,你跟上了嗎?
再進入實際場域,你/妳是盲目跟風嘗新還是有方向的追求精進呢?

《引爆趨勢》一書的作者 Malcolm Gladwell 曾說:「有時我們需要簡單行事,小動作就有大轉變。」他認為,流行的打造必有跡可循。我們無法藉由趨勢去預測未來,但能從中產生洞察。

2021年,悠識學院將「設計趨勢」納入探索的議題,群聚掌握產業新知的設計師及趨勢觀察家,我們談工具的最新應用功能,更看重設計解決方案如何有效回應需求,藉由跨領域產業帶來的經驗洞察及多元視角,一起掌握促成改變的趨勢關鍵!


採訪、撰稿、攝影 / 陳黛比

非 UX 設計專業、沒有留學經歷,也沒有頂尖的日語溝通能力,Simon Lin (林易聖)如今是知名跨國求職平台 Indeed 東京辦公室的資深 UX 設計師。短短五年內,Simon 的產業經驗從國內餐飲業、小型電商公司到美商跨國企業,專長也從平面、UI、產品到如今的 UX 設計,更身兼設計內容媒體 AAPD 的創辦人及 Hahow 產品設計線上課程的講師。

一步步跨足 UX 領域,不畏各種跨職能的挑戰,擅於自學且熱愛分享的 Simon 是怎麼看待及應用每年的設計趨勢?擠身在團隊成員背景多元的大型跨國企業中,他又是如何傳遞、彰顯自我的設計價值呢?悠識將藉由本次專訪,邀請 Simon 與產業夥伴們分享自己的思考及觀察。

用趨勢培養市場敏銳度  市場接近性須納入考量

看待設計趨勢報告,Simon 抱持著「參考大方向但不嚴格遵守」的態度。原因之一是「趨勢報告大多呈現的是一個『通則』,若要知道是否適用於自身場域和產品,需進一步考量市場差異和產業發展的成熟度。」

他以自己在國內電商及美商企業的經驗做對比,「譬如 AR/VR 技術不算新的趨勢,但在美商可能會很頻繁的接觸到相關的應用實例,讓人真實的感受到趨勢正在發生;但在台灣,資源還不到位的情況下,趨勢和現實情況之間反而顯得很有距離。」趨勢和現實脫勾,對於尚未熟悉基本功的新手來說,概念和技術方面的挑戰都會難度加倍。

Simon 也提到,設計趨勢常常是市場上的領導品牌為了引起話題、推動改變或行銷新產品而有的刻意作為。「很多趨勢的興起是大廠牌帶出來的,譬如 APPLE,一場發表會就可能潛移默化影響了消費者對美感的態度和審美標準,特定詞彙也被賦予了以往沒有的意義,連帶使得廠商們趨之若鶩的仿作相似的設計。」

因此,設計趨勢可視為培養市場敏銳度、提供產品設計方向的參考之一。Simon 說:「運用 UX 思維才是關鍵,思維有到,就有了基本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有方法取得需要的資源和知識」,「畢竟人類的應用場景大多依循著習慣和框架,UX 設計是根據需求情境,在小細節上發揮創意、解決問題,不需太過依賴趨勢的指引。」

趨勢連結場域  往數據驅動和系統化思維靠攏

從看待趨勢的態度上和趨勢落地應用的分享過程中,我們都可以感覺到 Simon 非常在乎趨勢與實際場域的連結。

譬如 Indeed 作為一個求職平台,日本版因應疫情而增加的「遠距」標示功能,就是趨勢連結實務、應用在產品開發的實例。透過視訊面試、提供遠距職缺並非新的求職需求;但一旦越來越多公司因應疫情而開始採取遠端面試、遠端工作的型態,於是 Indeed 便順勢增加「該公司提供遠端面試/工作機會」的標示服務,方便求職者篩選,並建立線上面試工具,方便企業進行招募、求職者能順利面試。

在 Indeed,開發是以季為週期,將願景、目標、大功能切碎,再頻繁從數值化的角度進行 A/B 測試和驗證,一般一季完成一個 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最小可行性產品)。不同於 Simon 以往在新創公司追求的是快速回應多方需求、小規模產出、投入驗證市場看成效,Indeed 內部在回應需求、開發及應用之前,都需優先考量到整體策略、既有產品、季度目標……等多重面向,也因此在風險可控的範圍內,願意進行更多的前期探索、嘗試不同的使用者研究方法去挖掘更深入的產品需求,以便找到潛在的獲利點。

Indeed 重視數據驅動(data-driven)的文化及全面性考量產品設計的思維,無疑都對 Simon 有相當大的影響。

他有感而發的說:「看到一個設計優化就能帶動幾百、幾千萬的營收增長是很震撼的!手上真正有產品、看到使用者之後,關注重點會自然的從抽象美感轉移到商業價值」,「設計師越來越強調具備深度和廣度的系統化思維(Systems Thinking),在產品策略前端就思考自己的設計最終會去哪裡、對公司帶來什麼影響。」

小範圍示範、漸進式推廣、提升能見度

而 Simon 自己也曾兩次主動向團隊推廣新工具和新流程,優化團隊協作效率。一是向內部推廣 Figma,取代原有的 sketch;二是整合設計文件,提高產品設計的品管(DQA, design quality assurance)。  

2019年是 Figma 備受矚目的一年。由於公司政策是以 sketch 為準,若要改變政策則需有明確的價值呈現或正向的商業案例,以確保調整後對組織的效益,因此雖然團隊彼此交流 Figma 的優點,卻無人帶頭採用新工具。

然而 Simon 發現,對大型、跨部門的團隊而言,Figma「線上即時協作」、「共享設計成果」的功能尤為重要,不只能夠提高設計的能見度,也能讓設計以外的團隊成員更容易參與設計流程、了解設計思考的脈絡。於是他主動踏出第一步,開始一連串的「Figma 推廣活動」!

他以「小範圍示範、漸進式推廣、提升能見度」三大策略,一方面自己在日常會議和小專案中頻繁使用 Figma 報告,藉機展示酷炫、吸睛的效果,讓團隊夥伴產生對新工具的好奇心;另一方面自組跨團隊的 Figma 工作坊,邀請有興趣嘗試新工具、新玩法的夥伴加入,教學相長,會後完整記錄、蒐集參與者的使用心得和回饋;更重要的是與主管溝通導入新工具的成效評估方式,一次又一次強調 Figma 能夠幫助設計流程的部分,使越來越多團隊夥伴願意主動嘗試學習 Figma。

相似的策略也被 Simon 沿用到流程面的調整和優化。「做設計品質控管的最佳人選當然是設計師本人!」由於團隊中的 PM、工程師、PM 每個人都最了解產品的某一部分,但不一定都受過專業的設計訓練,往往不容易看出開發成品與設計稿之間細微的差別。

為了縮小各方的認知差異、確保所有人對產品的需求和期待一致,Simon 首先整合了各部門之間的設計文件和細項,明確列出必要的設計原則、項目及規範,並說明為什麼要寫、要給什麼人看,接著找夥伴試用、收集回饋,慢慢的將 design QA 文件和流程導入跨團隊的協作中。

「我的心態一直都是『做好一個產品,而不是做 UX 』,UX 思維應該是每個角色工作的一部分,怎麼把這個思維帶給全部的夥伴、幫助產品更好是最重要的」Simon 說。

「分享」就是彰顯價值的最佳方式

我們最後問到:「擠身在團隊成員背景多元的大型跨國企業中, 該如何傳遞、彰顯自我的設計價值?」Simon 坦言,在成熟的跨國工作環境中,設計價值自然會被重視和尊重;但不可否認的,在大型企業中若不做些特別的事,確實不容易被看見,也因此外商體制鼓勵具有主動促成改變、願意倡議發聲的人格特質存在。

「分享」始終是傳遞與彰顯設計價值的最佳方式,「輸入」和「輸出」則是維持設計趨勢敏銳度的具體作法。對 Simon 來說,縱使產業變化迅速,UX 設計一直都是一個心法、一種解決跨領域問題的手段。兩次在團隊中促成改變的經驗,更讓他樂於將 UX 思維繼續透過文章、演講、課程等各種形式傳遞出去,幫助產業夥伴共同成長。

喜歡帶領團隊達成目標的他,職涯正邁向中高階設計師,並有志往管理層發展、學習更深度的設計營運方法,也期許自己在 Indeed 提供的國際化視野和世界觀之上,未來能理解更高層次的商業思維,讓設計的正向影響力發揮在更多領域中。

・延伸閱讀:Figma 2020/2021 新功能重點整理
・延伸閱讀:淺談設計品質控管(Design QA)

Tags: Design QADQAFigmaIndeedSimon Lin設計品質控管設計趨勢趨勢應用

悠識學院

「悠識學院」是悠識的培訓部門,提供全方位 UX 課程,幫助學員們學習如何打造好產品與好服務。基於公司願景發展出多元教育訓練活動,包括公開課程、企業內訓、研討會、講座與社群。

Related Stories

UR meetup 抽卡互動網頁:ChatGPT + Cursor 輔助設計及製作過程
悠識觀點

UR meetup 抽卡互動網頁:ChatGPT + Cursor 輔助設計及製作過程

by 悠識學院
2025-04-17
0

作者 / 悠識 UX Coach – R...

Read more
[研討會紀錄] 2023 AI for better UX 實務研討 下半場講者座談

[研討會紀錄] 2023 AI for better UX 實務研討 下半場講者座談

2024-11-18
[研討會紀錄] 設計師在 AI 產品開發的職責 – 江宗哲 Steven

[研討會紀錄] 設計師在 AI 產品開發的職責 – 江宗哲 Steven

2024-11-18

© 2024 悠識數位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UserXper Digital Consulting Co., Ltd.

相關網站

  • 悠識數位
  • 悠識學院
  • Axure RP
  • 🎙UX有差嗎?

追蹤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探索 UX
    • UX 方法
    • 數據分析
  • 專題企劃
    • DesignOps 設計營運
    • 2021 設計趨勢
    • 2020 產業觀察
  • 悠識觀點
  • 人物專訪
  • 學習共筆
  • 🎙UX有差嗎?
最新課程

© 2024 悠識數位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UserXper Digital Consulting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