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悠識數位
2020的變動與思考
2020年適逢全球遭新冠肺炎病毒疫情,一舉顛覆人類工作及生活的型態。世界將快速由舊轉新,象徵我們將面臨更多變化及創新轉型需求;今年初,台灣更發布將創新設計力納入國策,正式宣告五億預算的挹注及台灣設計研究院的升格,都顯示國家對設計產業的支持。而無論這些事件,能否為台灣UX領域帶起成長動能?
悠識觀點藉此時機,回顧國內外近年重要UX產業報告,試圖描繪出台灣近年UX工作領域態勢及世界UX工作趨勢,旨在摘錄重點觀察,以提供大家在下一波變化時作好準備!
*本觀察報告將分為上、中、下三篇。本篇綜觀行業調查之產業脈動,先從 UX 從業者的工作角色、性別、年齡及學科經歷背景等四個方面提出觀察。中篇談 UX 從業者之核心能力、期待增強的能力方向,及關鍵的前途與錢途。最後一篇則談談企業內部的UX團隊模式現況、資源配置及重視程度,藉此報吿展望產業的未來發展。
UX行業調查看行業脈動|關注台灣UXTW.借鏡中國 IxDC 及 美國 NN/g
UX(「以使用者經驗為中心」的設計)的相關工作,早已被全球視成一種獨特的工作領域,並以「UX產業或行業」稱之,近十年多國皆有其「產業報告及調查」作為人們瞭解產業全貌的捷徑。UX工作雖在台灣推廣逾十年,發展卻仍處新興階段,目前尚無官方產業數據提供,但我們可先關注的是台灣使用者經驗設計協會(UXTW)(原為UiGathering,2020年更名)連續四年的《使用者經驗工作調查》,係由台灣業界人士以有限資源執行而成。
除此之外,為向全球UX市場趨勢學習,我們參考就業市場接近且發展較成熟的中國地區行業報告,作為經驗借鏡;因台灣與中國的調查架構較為接近,本文將以此兩地交互參照為主軸,再輔以UX行業指標的美國 NN/g 的2019年最新報告,作為全球市場觀點的補充,期望為台灣UX工作領域的個人或企業,提供一些綜觀性整理及思考。
台灣及中國調查皆以當地UX從業者為主,提供職業角色、年資、能力及工作滿意度及未來期待等基本資料(僅台灣調查包含少數海外工作者);中國IxDC深耕多年並擁有官學業各界資源共同支持,近年規模皆逾兩三千人,並有企業端多種議題的探討,不時結合行業專家訪談,提供更多質性觀點。台灣雖起步較晚,初期規模難免影響分析的解讀量,但由 2015年 298 人至2018年已達793人,逐年成長已成為觀察台灣從業情況者的重要參考。美國 NN/g 調查為65國跨國調查,規模未達千人且逾1/3以美國為主,其次分散在英國(8%)、印度(6%)、德國(5%)、巴西(4%)及加拿大(4%)等,整體以美歐為多的全球UX從業角色;基於 NN/g 在UX行業燈塔的角色,其極具洞察力的解析,已成為全球UX工作者職涯方向的必讀指標性參考。
其它,國內外不乏UX主題調查在進行或發表,如美國UserTesting產業報告跨國觀察UX產業對研究資源的使用、中國 UXTools 在技術工具面的相關資訊,Onward Search 每年全美UX設計師職缺薪資調查,或國內有社團如AAPD發起的UX設計師薪資調查等都各有觀察,歡迎對UX行業有興趣的人可再自行搜尋參閱。
UX從業的重要觀察 | 走進UX行業,你該知道的那些事!
堪稱現下全球最熱門工作領域的UX工作,到底有何樣貌?根據美國 NN/g 公司在2019年《User Experience Careers: What a career in UX looks like today》 為我們點出 UX 工作職涯的五大重要觀察:
1. 大部份的UX從業者都滿意他們的工作
2. 隨著UX從業者在UX領域的經營年資越久,工作滿意度會上升:因隨之獲得的自信,嬴得共事者的尊重及薪資回饋等。
3. UX從業者多來自各種不同的背景
4. UX從業最重要的技能是軟性技能:同理心、好奇心、解決問題及溝通能力
5. UX從業者對應的「工作職稱」,仍像2013年展現多樣性!
(*竟包含 134 種有趣具複合性的工作職稱)
在台灣,UX從業者又是處於什麼情境?人們該怎麼認識與跨入?
我們也將依序分享。
1、工作角色|對應超多角色:視覺、研究、交互為多,角色逐年變多,職責混亂?
「UX設計師」絕非UX工作惟一角色,也是種令人混淆的名稱;暫不論其定義正當性,UX行業最大特色,就是「工作角色的多樣性」!如同 NNgroup 今年調查,所涵蓋職稱就有134種之多,為便於分析則另整合為六大類角色;觀察台灣歷年仍依以12至14項職稱進行調查,中國及NNgroup則將角色以類別作整合,中國為七大類角色並逐年調整,以反映實際市場情況。
觀察 1》台灣2018出現UX字樣職稱「UX 設計師/產品設計師」, 2020新增「服務設計師」
台灣 UXTW 四年調查,以「視覺/介面設計師 (約30%)」為多,其次則是「研究員/分析師(14%)」及「互動設計師(14%)」;2018年新增「UX 設計師/產品設計師」後,原有的「互動設計師」比例明顯下降,反映職稱的轉變;此現象或許與2015年起台灣政府對UX人力推廣的職稱設定有關,如今業界相關職缺也多掛上UX字樣;但工作內容該如何落實及符合UX精神,才是整個產業及從業者的挑戰!
觀察 2》中國UX的 7 類角色,逐年新增「產品類」「品牌類」及「前端開發類」
中國由2013年的四個工作角色類別,至今已擴展為七大類別;分別在2015年新增「產品類」跟「品牌類」角色,2018年更加入了「前端開發類」,反映出技術角色漸顯重要。但各角色類別的實際占比,歷年報告未提供完整數據,僅從2015部份重整得知,目前參與調查的以「交互設計師 (45.7%)」 及「視覺設計師(44%)」角色最多,其次則是「用研類(22.9%) 」及「產品類 (21.6%)」。
(*小提醒:各國報告角色占比僅反映其回收結構,不作為產業全貌推論喲!)
延伸閱讀 》中國報告歷年採用『從業者畫象』,將角色視覺化並搭配淺白描述,讓人們更易於認識角色特色(附圖擷取自2019年報告)。在台灣從業的你,也能看看是否同感呢?若有時間,建議選讀2018年中國報告,除跨年趨勢回顧外,還另搭配『行業專家訪談』以從業角色談經驗分享,讓人們在數據外,以不同視角感受市場現況及趨勢。
※ 圖片出處: IxDC 中國用戶體驗設計行業調查報告 (2019)
觀察 3》NNgroup 全球UX角色六大類:UX新角色不停產生,職務分野都是挑戰
NNgroup 角色分類以「UX設計師(48%)」跟「UX研究員(12%)」及「非專職UX(11%)」(*此類為無法分類至前兩種角色,但職稱又包含UX字樣、數位、人因工程或易用性等將納入)為最大類別,其它另有UX管理/領導者/總監、其它角色及內容專員等,占比較少。
而有趣的是,相對台灣、中國,「內容專員(Content Designer)」在全球UX角色已獨立成一類,隨著近年大型公司如 Google 等更重視將複雜資訊設計的易於傳達,目前人數雖然尚少,卻反映全球UX角色發展,與台陸兩地的差異。
另外, NN/g 也提出,UX工作領域如此多變多種的工作角色,角色間職務常會重疊(如設計師要執行研究任務,或視覺設計要學前端程式等),而將太多 Buzzword(如UX字眼)被置於職稱,卻很難向他人清楚傳達自己的任務範圍,都是如今UX從業者或人力資源的混亂及困擾,未來能如何清晰定義及表達都待觀察。
2、性別|性別友善的專業領域,男女機會均等?科技女力值得期待
台灣近三年調查皆以女性參與比例較高,占比從六成三至2018年近七成,男女性別差異較大,但在有限規模的調查回收中,我們無法斷定台灣整體UX從業者是否就是女性居多;若以規模較大的中國報告來看,其性別呈現較為平衡,歷年接近五五比,並於報告中透露UX行業可算是種『女男性別友善』的專業領域;或許與UX行業包含多種工作角色有關,通常進入工作角色觀察,才能反映性別差異,可惜台灣調查無此進階分析,僅提供中國數據作參考。
進一步觀察,各工作角色的性別分佈,歷年「用戶研究員」、「視覺設計」及「交互設計」女性微多,特別是用研類,但差異幾乎是只有3%以下;除管理類較常態以男性微偏多些,其它角色也是差異很小。
(註:台灣報告回收樣本數,及未提供各工作角色的進階性別分析,數據尚不宜作為產業整體的性別年齡詮釋。)
不過,在新增的「前端開發類」可能因技術含量高,目前性別差異較大,60%成為男性;但伴隨近年#科技女力的突出表現及趨勢,反映科技技術本無性別限制,未來的平衡也是值得期待的。
3、年齡|台灣均齡較長 31+,待未來年輕輩出 & 前輩轉型!
觀察台灣四年來,從業者63%以上在26至35歲,25歲以下明顯較少,多低於15%,平均年齡約在31歲;中國則相對較年輕化,八成以上為20-30歲,五六成主力雖為25-30歲,但22-24歲穩定占兩成以上或更多。
考量台灣前三年調查規模及市場發展成熟度,我們對產業全貌的解釋仍待保留;但可預見的是,近年台灣學業界的積極養成及市場職缺增加,年輕化應是必然趨勢。現有台灣從業者主力,仍包含不少自現有工作轉換成UX相關內容;所以不僅新進人才,在職場的前輩們,未來的設計之路,如何能成功轉換轉型與年輕世代競爭,都將是職涯裡該關注的挑戰。
4、學科經歷背景|台灣設計.管理.資訊為多,但誰最被青睞?
#跨域經歷跟成長也很重要喲
觀察 1 》台灣: 設計/商管/資訊為多 中國: 設計/資訊為主力
台灣2015至2017年皆以「設計藝術類(包含如視覺設計、工業設計及互動設計)」為主力占半數以上,其次是「商管 」或「資訊(計算機電子信息) 」平均各約15%,而擁有多重學科背景的人也有一成左右。(註:*台灣2018年最新調查未包含學科背景數據)
中國UX從業者有些不同,同樣以「設計藝術類(包含如視覺設計、工業設計及互動設計)」為主力占六成以上,但次之是「資訊(計算機電子信息) 在10%-至20%。如同 NN/g 觀察,UX從業者來自多重背景,隨著角色逐年增加,2019年中國的最新觀察,發現非此兩類學科者,已成長超過三成,象徵更多不同學科背景的人在投入行業。
觀察 2 》角色 V.S. 學科(中國)
UX各角色多來自什麼背景?台灣目前未提供此交叉分析,參考中國歷年整理,視覺交互及品牌類多來自設計學系、研究分析員多來自社會或心理學背景,管理、產品及前端多來自資訊學系。但學科觀察這部份,至中國2019年的調查,有了更新的變化!
觀察 3 》最受團隊管理者青睞的學科人才(中國 2019)
中國2019調查「提問:您作為團隊管理者,您希望招募擁有怎樣專業背景的人才?」直接觀察 最受管理者青睞的學科人才!一語點出在戰場經驗中,最需要的戰力為何。
除了設計學科,最懂人的「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資訊技術」、及「數學統計」都將是重要人才。
※ 圖片出處: IxDC 中國用戶體驗設計行業調查報告 (2019)
建言與思考 4 》不單學科背景,還有經歷及軟實力!
相較學科背景, NN/g 今年的觀察也提出,有許多專業人才非傳統相關科系出身,象徵此領域也是重視經歷與軟實力,有時經歷更勝於學科出身,更提出想在這領域有所成功,最重要的是能具有軟性技能如溝通同理心技能;畢竟UX行業須與多種角色共同運作,跨域學習也成為潛規則,中國行業專家不停重申T型學習的重要性,深耕個人專業外,更要左右橫向跨域延伸學習。而近年被重視的運算思維及 DesignOps,提出對從業者該有商業運作思維的期待,這些提醒皆為未來職涯學習之路,提出更多元的方向。
在經驗累積部份, NN/g 報告顯示近半數從業者都在工作中學習,也有近二成的人會透過專業社群得到學習;特別的是,提到從業者對導師角色(Mentorship)的重視–逾七成曾在自己工作歷程中有導師帶領過的人,皆表示那是無價的經驗。即使許多導師(Mentor)皆未認知到自已在作導師,而是純粹將經驗教導跟分享出來,可能是資深同事或管理者或社團裡業界人士等,都突顯經驗傳承學習的可貴。因此, NN/g 也給了新進人們,應在從業途中尋求導師的重要建言。
本觀察報吿未完,接續中、下篇。上篇綜觀行業調查之產業脈動,從 UX 從業者的工作角色、性別、年齡及學科經歷背景等四個方面提出觀察。中篇談 UX 從業者之核心能力,以及期待增強、成長的能力方向。下篇談 UX 從業者關鍵的前途及錢途,兼論企業現況,藉此報吿展望產業的未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