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整理撰稿 / 薛羽婷
編輯 / IIris Chen
圖片 / 講座直播畫面 & 講者簡報
1 前言
繼「DesignOps 02:人才招募」 後,我們將焦點拉回「人」本身。招募後如何引導,讓新人能夠穩定成長、為己所用,本場邀請甲方代表 美好金融 體驗長 施子薇 Jill、乙方代表 AJA 創意總監 楊英亮 Alan 來分享人才培育的三大子題:因材施教、目標設定、績效評核。
▌如果你是主管,可以思考當前組織內的人才有沒有放在對的位置上?
▌若你是求職者,可以從甲乙方的論點,來思考自己想要接受哪些成長的挑戰?
2 因材施教與人才培育
Alan 首先從乙方設計顧問公司的產業特性切入,以 AJA 為例,大多專案為期 3~6 個月、業主期待翻轉品牌樣貌與型態。在此脈絡之下,AJA 不只做設計規劃,更多時候透過工作坊凝聚共識,與客戶 in-house 團隊推進專案。對於某些設計師來說,相較於走跳不同產業與服務,單一深入的甲方公司會是他們比較習慣跟放鬆的。
也因為乙方公司的特性,Alan 在人才招募上特別留意三項人格特質:
- 洞察力:透過質性訪談、研究分析轉換創意,提煉洞見。
- 好奇心:專案來自不同產業,保持好奇心才能在不同專案裡快速切換、向下挖掘。
- 幽默感:有自嘲能力,高張力環境下調節與釋放壓力。
AJA 也會透過「半年期實習培育計畫」,以自己選才與訓練的方式,觀察他們在工作上與實務上的表現,最後再將合適的人選轉成正職。雖然這樣的成本較高,但相對於常規招募二小時的面試,有更長時間來觀察一個人的人格特質、工作表現。走過實習培育轉正的設計師,在觀念、工作流程上都建立了一定的訓練,專案穩定性也會比較高。
甲方代表 Jill 在組建團隊上,則是強調「刻意」組建多元化團隊,因為人總是會對某些特定的人格特質有所偏好,若沒有「刻意」這個行為,招募來的大多會是同一類人。多元的團隊能以不同視角切入完善產品外,更重要的是能互補互學,也能因應未來各種不確定性的需求。
「找到每一個人最適合做什麼,他是最容易發光的。」
Jill 以植栽為例,培養人才就像照顧植物,當你把他放到適合的位子,定期澆水,不用太過助長,他也自然長得很好。反之若到了不合適的地方,即使投注許多心力也不見得會有明顯的成長。Jill 分享多年來在 in-house 團隊觀察到的經驗,若能找到一個人在「能力」、「熱情」、「公司需求」之間的交集,那麼他將會發揮與生俱來的光,而且一發不可收拾。
3 目標設定與能力培養
Jill 提到自己過去帶了許多團隊,都是採用 OKR (objectives & key results) 的方法,與傳統 KPI 的主要差異在於:KPI 是老闆直接指派你要完成哪些目標,OKR 則是自發性的訂定目標。
OKR 訂定的規範為:
- 公司訂定整體大方向目標,每個部門各自訂定能具體實踐的項目,再往下推動到個人的任務上,像樹狀一樣發散的目標結構。
- 目標具有挑戰性,像是跳一下才能勾到的程度。
- 目標可被衡量,有助於回頭自省,把時間和資源放在有意義的事情上。
在專業能力上的目標,Jill 會為夥伴設定能力舒適區以外 10% – 20% ,避免因為過於熟悉與安逸產生惰性的情況外,也能透過一次次的舒適區擴張,讓能力成長。
再來是給予犯錯空間,人的成長肯定會經過一次次的嘗試與失敗,從過程中吸取經驗,作為主管除了做好最壞打算外,在夥伴成長的路上給予指點與協助,又不過度干涉,是新手主管需要好好練習的課題。
Alan 從老闆/創業者視角出發,認為要求團隊之外,還要配合完整的獎勵制度,有更好的力道驅動工作。
除了薪資之外,Alan 以 AJA 內部採用的表格評級為例,提到作為一個介面設計師,所做的不僅是功能的轉譯,而是一個體驗、一個服務,是產品與品牌與跟消費者接觸的管道,因此作為一位優秀的介面設計師,需要具備轉化品牌的觀點跟論述能力。透過分級方式來讓設計師了解當前能力位置,讓設計師成長時能有所依循。
在能力的培育上,Alan 善用設計接案公司的優勢,將較小型的專案留給新人發揮,讓他可以在實戰的過程中建立信心並累積 credit ,慢慢累積從小到大的專案,並在專案中安插資深夥伴,讓他們可以帶領新人夥伴一同協作。
4 績效評核
💡 績效評核是用來尋找彼此的共識與規劃
Alan 分享多年創業觀察:每個人進來公司的期待不同,有些人想快速累積不同產業經驗,有些人單純想探索不同職能,有些人金錢導向。作為主管要思考的是:除了有沒有耽誤夥伴青春之外,如何讓他在公司的期間,養成能夠因應未來職場的能力?
職等薪酬的部分,就 Alan 而言,同樣也把這樣的管理方式視為一種體驗設計。從市場面往回看設計顧問需要哪些職能與對應描述,並以 R&R (Role & Responsibility) 的形式不斷地進行調整優化。接著「以討論的方式」(而非為表現打分數的方式)為夥伴覆盤能力現況,以及未來走向。同時透過 R&R 的表格,明確知道每個職級需求為何,給予夥伴目標。
Alan 也將 AJA 比喻為大學,通識和博雅課程就如上圖最上方的 Common,是一些職場基礎技能。在設計顧問業裡面的設計、工程、商業等部門,就像大學不同學院,各有必修課程/專門技術。夥伴們能夠過工作為專業打下基礎,同時也能夠透過績效評核來溝通他們的期待,協助他們探索興趣,並在組織內部轉換技能。
Jill 在績效評核提到三大重點:
- 清楚溝通職級與對應期望
職級對應到工作內容以外,同時也代表公司對新夥伴的期待,入職之初需要先對焦好在工作上的目標。透過溝通建立彼此的共識,往後在做評核時便可以以此為基礎做評斷,平時更能透過當初對焦的內容,跟夥伴溝通目前的情況,適時的給予建議或獎勵,避免在工作了一段時間,才發現對彼此的期待有落差。
- 最重要的是作品
做產品的人,要透過作品來說話,以產出的作品作為一個準則,是讓我們盡量客觀的一個方法。
人的記憶是容易被扭曲的,人際往來的多寡也會影響到對他人的評價,這樣在評核時就容易落入思考誤區,造成評核時的偏誤。
科技產品最能為你打分數的其實是使用者,透過他們對產品的評斷,輔以量化與質化的報告,才能公正且客觀的評判作品的好壞。
- 客觀的量化與質化評估
– 有意義的量化:不要為了做而做,而是要思考為什麼要設定這個問題。
– 質量並重:仰賴數據做設計優化提升轉換率的方式已行之有年,但仍有些問題是無法單從量化中發現的,還是要質化來協助,才能更好地往使用者靠攏。
– 360 度:除了上述兩點外,還有軟技能的部分,願不願意主動接球,溝通是否清楚,協作上互動等等,可以更全面拼湊出一個人的全貌。
– No Surprise:無論是好或壞的驚喜,其實都不好。代表沒有維持好的頻率跟夥伴做溝通,超乎預期或許相對好,但若整年沒溝通,年末才說沒達到水準,其實這就是主管的失職。
幾乎沒有一個人會在一個公司待一輩子,工作其實是在建立自己的 portfolio ,作為主管的角色,要去思考可以怎麼樣幫上忙,當夥伴今天感受你是真心的在為他好,一切的對話都會容易很多。
5 總結
這場講座除了可以看到甲乙兩方對人才培育的看法,以及他們在培訓上的制度設計與訣竅,但能夠有這樣的執行規劃的大前提 —— 真心的溝通。
透過溝通找到共識、減少認知落差,也因為溝通更能掌握夥伴在工作上的情況,及時地給出建議或調整,更好的掌握他的能力邊界,協助夥伴在專業能力上的成長,既使從公司離開,也會記得這段成長歷程。
接下來第六場,我們將深化「團隊激勵」主題,本場多聚焦於個人,倘若綜觀組織整體,有哪些方法可以有效激勵團隊呢?
「DesignOps 系列講座」講題、案例與講者資訊皆為 2022 年時空背景。
2023 年起,DesignOps 概念依然實用,講座不拆售,我們鼓勵參與全場,學習更扎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