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整理撰稿 / 薛羽婷
編輯 / IIris Chen
圖片 / 講座直播畫面 & 講者簡報
1 前言
設計師所產出的作品要如何被看見,進而在組織內提高設計的話語權與影響力,在小型企業或新創的體制下,小步快跑可以很快速地得到設計反饋,小而巧的組織結構也能讓共事的夥伴感受到設計的影響力。
那麼在金融集團這麼龐大企業體下,應該要怎麼做呢?🧐
此次邀請在國泰世華銀行深耕多年的 體驗設計科經理 黃淨祺 Judy,帶我們從他經手的案例中,了解他在體制內學習、成長、突破過程,綜觀他如何帶領團隊打造國泰近年知名服務,KOKO 數位銀行、CUBE 信用卡都有他們的影子。
▌如果你是身處大型企業的設計師,可以參考前輩是怎麼走過來的,思索自己的職涯。
▌若是待在小型組織、新創,也可以看看怎麼樣發揮設計的影響力 💪
▌最難得的,在 FinTech 當道的消費環境中,如果你也是金融同業,這場講座提供了團隊及產品變革參照。
2 從基層設計到設計管理
淨祺盤點過去的職涯,其實是跟組織一起成長的,從 1 人設計師到目前帶領 20 多人團隊,認為體驗設計團隊在數位金融服務扮演幕後推手,以設計支持使用者人數成長。金融業過去時常委外執行專案,與乙方顧問公司往來的過程,是最好的學習機會,同時也接軌市場趨勢。
淨祺列舉了象深刻的實際專案(以下摘要部分案例,詳細圖例請參見講座影片),我們能從中了解,設計師在面對各種不同的難題時,應該要保有什麼心態?
- 考驗毅力與使命感
2017 年,淨祺臨危授命要在上線前一個月產出網銀的 APP Icon ,不僅有需要送審的時間壓力外,後續的行銷部門還等著設計部門(當時整個銀行只有三位 in-house 設計師)的圖稿,產出的作品要保持品牌一致性外,同時也要有足夠的識別度。
- 展現專業廣度
2018 年,淨祺著手統整平台不同設計風格與套版的交易通知信,調研各種收件場景、背景限制,與前端協作,定義郵件通知的套版規範,同時也進行跨單位的溝通,建立使用的 SOP,確保這樣的規範可以被落實。
- 主動提案、整合資源做對的事
2019 上半年,淨祺為了衡量體驗優化後的成效,嘗試導入 NPS 使用者意見回饋機制,當時雖然不是主管角色,但認為導入 NPS 可以讓體驗設計更有方向,因此主動向上級提案,得到認可後便將提案發展成計畫。發展至今,機制從平台的體驗延伸至產品、跨平台追蹤,透過長期且全面收集資料與分析,讓產品進步。
- 挑戰下一階段的任務,探索個人能力極限
2019 下半年,淨祺開始擔任設計組長,在組織內推廣設計影響力,讓跨部門的夥伴了解有設計需求時應該找哪個窗口對接。同時也讓組織內的同事,認知到設計團隊為整個產品帶來的改變與貢獻。
3 團隊成功案例
💡 把握每一次團隊展現能力的任務與機會
過去在金融業,許多研究規劃的專案大多委外,但在累積成果後,集團開始認知到設計的職能,在一次次的專案的累積之下,設計的影響力逐漸在組織內部發酵。2020 年預想未來網銀 APP 信用卡體驗規劃,讓淨祺與團隊參與完整產品提案,引發了後續效應:
對外-對整體組織的影響
- 拉高維度,專案過程中也有其他組別的夥伴想要加入專案
- 能獨立執行重要的專案,讓老闆相信 UX 專業,有助招募新夥伴
- 訂定了跨平台的設計規範,讓視覺更統一
- 有了一個成功的專案作為基礎,讓體驗優化可以拓展到其他的流程上
對內-對設計團隊影響
- 不只將設計能力應用在產品上,透過佈置實體環境,也讓團隊夥伴展現手作創意
- 透過示範與引導,讓團隊內害羞的夥伴,也有被看見的機會
(讓隊員有榮譽感和歸屬感,相關概念可參考 [講座後記] DesignOps 06:團隊激勵——如果不激勵員工,公司能順利營運嗎?)
4 團隊建立
- 釋放工作展現設計團隊價值
過去對於設計師的績效評核,主要來自各種外部單位對於網站內容維運需求,透過電聯單的方式,委託給設計師處理,評核的標準則是端看完成的單量。這樣的方式讓設計師片段的處理設計需求,在時間與考績的壓力下,或許也無法做太多背景研究,更不用說思考組織目標。
所以在後續的流程中,透過導入 CMS 內容管理系統,讓組織內部的設計師專注在單一產品線上,並透過 OKR 的形式,在承接產品需求的同時,也能清楚地知道部門與組織的目標為何。
- 敏捷工具協助設計流程運行
金融業有內網、外網,過去在溝通需求、確認產出的流程,時常會遇到 Email 往來不及時、內網附件容量上限等問題,因此與不同職能協作的溝通成本也就更高了。
在某次淨祺與外部顧問公司合作時,接觸到當前產品開發採用的主流工具與開發模式,與過往的 PS、AI 相比,新興的介面設計工具 eg, Sketch, Figma,更符合實際的開發流程外,在協作與溝通上也更加順利。
- 招募人才擴大團隊職能範圍
過去只有寥寥數人的時期,設計師總是身兼多職(UI + Visual + F2E),隨著團隊的擴增與專業分工,團隊夥伴能夠更專注在自己的職能上。
後續導入 Scrum ,也有更多的人力加入,每個產品線都有專職的人員維護,讓產品的視覺與體驗更加一致。
- 用戶研究 SOP 建立
爭取到用戶研究員後,將服務的流程具象化、文件化,讓過往踩過的雷都被記錄下來,後續接手的夥伴不再犯同樣的錯誤,與 PM 的溝通也因為有這樣的文件,彼此清楚知道如何參與協作。
- 打造跨平台一致體驗
淨祺提到過去委託不同顧問公司執行專案,會希望集團提供更明確的色彩規範文件,方便進行內外部溝通。之所以會去收斂個產品線的視覺用色,也是為了彰顯體驗設計在組織內的價值,透過多方整合、建立規範,讓用戶能得到一致的感受。
- 提升品牌設計原創性
藉由插畫風格重塑,花了長時間去協調產品設計與視覺設計之間的職能,透過這樣的組合搭配,讓介面上添加具有品牌調性的插畫,也更加強了產品體驗。
- 跨平台前端交流與公約制定
與協作團隊制定相關的文件規範,像是命名規則、版本控制等等,除了減少溝通成本外,既便人員異動,也都還是基於文件上的規範操作。
- Design Review 確保產出品質
依照設計階段與專案的規模,參與不同層次的 Design Review。在專案尚未完成前,可以先行確認產品目標與工程是否可執行。若是大型或跨平台專案,則需要再上升到與部門主管確認架構。其他產品線的設計,也會在設計階段加入討論,交流心得與經驗。
- 跨團隊職能的分享交流
讓分佈在各個產品線的夥伴,能夠按照職能進行分享跟交流,從中選出小組長協助團隊運行之外,同時也有利於對團隊進行品質管理。
5 跨團隊協作的轉變
💡 設計團隊在組織內的角色,從設計資源轉變為品牌體驗的把關者
經歷了上述所提到的體驗優化後,以 NN/g 提出的組織 UX 成熟度階段,目前國泰世華銀行走到第 4 階段「結構化」,有個完整的團隊在進行 UX 的研究、設計、檢視與驗證,組織內的高階主管在決策時也會考量到體驗的重要性,也協助 UX 成熟度較低的團隊成長。
做體驗的時候,其實就是在商業、體驗、技術這三者中做一個權衡,所有的專案都不是單一角色可以完成的,所以在與設計團隊外的夥伴有合作共識外,也要適時地在對方所在意的面向提供支援,提升信任度。
在跨團隊的協作上,可以參考淨祺提出的要點,透過執行這些事項,讓整個團隊夥伴清楚自己與他人的任務,運行更順暢。
身為主管,淨祺也整理了五個重點:
- 確認目標:釐清專案緣由和共同目標
- 資源調度:找到夥伴適合的職能,並且安排到對的位置
- 上下左右溝通:上釐清目標,下溝通執行,內外確認分工及設計方向
- 賦權與指導:引導團隊思考,確保專案執行方向正確
- 成果展現:讓執行的夥伴參與和主管的提報會議,並給予肯定跟支持
6 總結
愈大的組織,在變革上面對的挑戰就愈多,淨祺從自身出發,逐步打通上級的信任,組建團隊並樹立良好的溝通機制,並在傳接球一來一往之間,擴大信任程度與專業的同時,也拓展在組織內的設計影響力。
改變並非一朝一夕,成功經驗也無法直接複製,但能夠透過他人的分享,回過頭來檢視自身調整的方向,還請參考文末的 tips ,為影響力這件事打下基礎吧!
如果你想更了解國泰世華體驗設計團隊,歡迎到 Cathay UED 網誌閱讀文章。
最後,DesignOps 全系列講座將來到壓軸,雖然是尾聲,卻也是產品設計流程的另一個開端:「迭代與創新」。
「DesignOps 系列講座」講題、案例與講者資訊皆為 2022 年時空背景。
2023 年起,DesignOps 概念依然實用,講座不拆售,我們鼓勵參與全場,學習更扎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