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整理撰稿 / 薛羽婷
編輯 / IIris Chen
圖片 / 講座直播畫面 & 講者簡報
1 前言
DesignOps 設計營運系列講座第九場「迭代與創新」,由 Vestiaire Collective 亞太區 Head of UX Design 邱浩軒 Sean 為整個系列收尾,壓軸場讓這一連串的討論有個象徵性的結束,但以做產品的流程來看,迭代更意味著進化與前行,是另一個開端。
產品推進、成長的過程,就是不斷迭代。
2 什麼是產品迭代?
從甲方來看,產品迭代有兩個視角:
- 改善 Improvement:改善已知的問題、bug、累積下來的工作債
- 迭代式創新 Iterative Innovation:新增未知的價值,過去不知道的事情得到回饋、應用新科技,讓產品產生跳躍式改變
以購物車為例,讓購物車畫面懸浮在頁面最上方,使用者可以隨時關注他的購物車,進而增加購物轉化率。
實際工作中,迭代式創新(Iterative Innovation)的時機遠大於大於破壞式創新(Disruptive Innovation),特別是在甲方公司。許多新創公司一開始就在做破壞式創新,但他們的成功率也不高。
作為一個設計團隊,在創新的這個路上,一定會遇到許多挫折,可能身處在產業最下游,相較於工程開發來說價值又偏低,也沒有像 Product Owner 的決策權。在組織對 UX 成熟度不夠高的時候,設計能執行創新、啟動槓桿的機會就更少了。
(UX 成熟度請參考 [講座後記] DesignOps 08:創造設計價值——金融業中的設計蛻變方法)
設計師心中期許流程能夠按步驟來進行,但時常會收到來自利害關係人又快又急的需求亂流,來的需求可能也沒有評估細節,就強壓著想要上線,通常最後被犧牲的往往是設計與設計師 🥹
▌在常態忙碌的設計流程中,我們要如何擠出時間與資源去做創新呢?
3 如何以設計引導創新?
- Culture:即使是小團隊,也要有自己的文化
(請參考 [講座後記] DesignOps 03:建立團隊及文化——對齊設計師與組織價值觀) - Leadership:管理者身體力行
(請參考 [講座後記] DesignOps 06:團隊激勵——如果不激勵員工,公司能順利營運嗎?) - Operations:形成一個營運機制
Sean 分享了在大麥網(娛樂票務購票平台)的經驗,處理上萬人次的大型活動,所有與現場相關的事務都由活動單位負責,包含售票、驗票、入場等一條龍流程。若遇到推擠、拿黃牛票、推擠等意外狀況,更仰工作人員隨機應變特別是在中國,若活動過於壅塞,公安隨時能將活動叫停。
過去都是靠人力解決壅塞問題,但 Sean 與團隊試著改善分流,在服務設計的架構下用影像辨識、計算人口密度的技術,動態調整入場閘道。雖然團隊夥伴都為這個解法感到興奮,但實際技術開發時程卻遠遠趕不上活動日程。
為此團隊決定走入場域,找尋其他機會點,才發覺入場之所以癱瘓,是因為現場標示不夠明確。請現場的夥伴補上標示,就順利的完成了人流分配。
改變來自一小步。事件過後,Sean 了解現場基礎建設不夠完善,別說智慧化,很多事情可以透過手邊能做的,快速處理掉。
4 設計管理者必做五件事
- Value 價值
↳ 創造設計團隊在組織中的價值。
↳ 不斷與團隊溝通,定期與夥伴 1 on 1,確認他們的目標有沒有偏離組織價值。
↳ 有了明確的核心價值,團隊會支持每個設計師瘋狂的創意,因為都踩在線上。 - Empowerment 賦能
↳ 讓團隊與利害關係人溝通,而非主管一人事務。
↳ 若有新進設計師也不用害怕讓他們去做商業談判,主管可以提供一些框架和量化指標,讓他們知道該帶什麼資訊回來。
↳ 無需層層上報:若還有下一層小主管,也要賦能給他們,讓他們也對設計師充足信任。
↳ 讓團隊先說話:既使是再怎麼好相處的主管,很多時候其他人會因為經歷、職稱,而不敢有過多的互動跟溝通。因此在會議上要先營造出一個安全環境,大家才會暢所欲言。
Sean 提到,作為一個設計主管,在前期討論階段,勢必還要經過篩選,最後才進到決策。讓夥伴知道主管的思考邏輯是什麼,對他們來說這樣才是有效學習。 - Encouragement 激勵
↳ 鼓勵創新不是建造一個安全的環境給團隊,而是鼓勵他們出去打仗。
↳ 不要把創意丟到一旁:設計主管要有能力去追蹤團隊曾經提過尚未成熟、或是時機未到的想法。Idea build on ideas,創新不是 0 到 1 ,而是往 0.1 、0.2 前進。
↳ 想辦法找到合適資源、跨團隊溝通,讓夥伴做設計測試,推動想法。 - Guidance 原則
↳ 不合適的想法,該砍就砍。
↳ 與團隊說清楚為何無法執行想法:如果沒講清楚為什麼砍掉想法,或是講得模擬兩可,設計師一頭栽入後,才發現這東西上層根本不買單,只會徒增怨恨。
↳ 掌握好哪邊有資源、哪邊沒資源。 - Structure 形成體系
↳ 想法不一定只能應用於產品上,也可以專利、獎項上面。
↳ 團隊要什麼、不要什麼,不單單只侷限在設計團隊,而是要推動到整個組織,讓他們知道設計團隊的核心價值是什麼。
↳ 不管做了什麼事,都要有回饋,讓團隊根據回饋進行調整。
5 營運機制
設計團隊大多時候都在做符合商業利益的事,少部分才是在創作。若今天有組織說,你可以把時間都投入在創新上,那就要有被炒的風險(笑)。
大部分的利害關係人,都不是來自設計領域,不太能了解設計能夠創造多少價值。時至今日,能夠被放進產品開發流程裡的設計工作,大多還是 UI,這很現實。但從我們的視角來看,設計是可以承先啟後的,UX、產品設計都是,這種認知跟利害關係人的落差,很容易在想法上產生很多衝突。
設計團隊執行日常工作之外,也要去思考哪些問題可以長期處理?
快速迭代的過程中,會發現一些問題,把問題丟回去創新,透過長時間的探索與設計,再回到迭代進行驗證。透過實際商業需求,進到研究端去了解該做哪些事,如何將設計應用上,而不是直接進入創新,久久才生出一個結論。
6 如何避免創新失敗?
設計團隊要具備創新的韌性,這三個條件不可少:
- 創新一定要有商業支持
創新會失敗,不管是時間不對、利害關係人不買單、市場不合適,都是因為彼此之間沒有對焦,也就是產品不夠落地。
電商創新舉例:解決電商問題時,很容易掉入到前端創新、試圖解決 C 端問題的陷阱裡,但電商其實是一個生態系,提供資源給商家,會成為你在推廣上很好的幫手。大型品牌商家大多擁有自己的設計團隊,需要協助的其實是中、小型的商家,當今天他們花在產品推廣上的成本降低時(模板、彈性設計),能回饋給顧客的價值就更多。賦能給商家,商家自然會把好處回饋給消費者。
- 不要偏離設計團隊的核心
很多設計團隊在做創新的時候,會把自己誤以為是產品團隊。不能丟失掉自己在狹隘設計裡的價值,不是只有高大上的目標才有價值,小小基礎的 UI 產出,也有屬於它的價值。
Sean 分享了在阿里巴巴的經驗,Banner 雖然只是行銷上小小的一環,但透過視覺動線研究,以 A/B 測試來驗證文字與圖片的相互關係,進而產品化、誕生了製作 Banner 的 AI 工具「鹿班」,讓商家可以快速的產出具有轉換率的內容。之後阿里巴巴也以鹿班為基礎,開發了對應的影片產生機器人。此二個 AI 產品,皆是由設計師主導開發,也只有設計師有這樣的專業來處理產品。
- 隨時更新在技術上的認知
↳ 借用科技力量,轉化想像力
↳ 懶惰能點燃創意的火焰
7 發現產品創新
- Design Thinking Framework
「設計思考框架」雖然是設計師熟悉的工具,但是每個團隊成熟度不同,很多時候在實務上總是跌跌撞撞。Sean 過去在甲方公司帶工作坊,他提到執行時不需要照搬書裡的流程,只需要拆解出用得到的部分,最好也不要特別用上 Design Thinking 的字眼,容易讓其他人以為這是設計團隊自己的事情,排斥參加活動。
設計思考最大的特點,在於找到極端使用者,這些使用者會給你驚喜又很奇葩的答案。但這當然不是照單全收,而是思考他能帶給你什麼啟發。
Synthesis(將想法整合起來)則是 UX 在執行上最容易卡住的地方,這需要非常好的邏輯能力,不只是分類跟把相似的放在一起,更要有好的組織、判斷能力。永遠要去找場域中沒有出現在便利貼上的內容,而不是覺得便利貼上的文字都是理所當然的。
就像上面所呈現的駕駛與設備之間的關係,很容易掉入思考螢幕最適大小的非創新框架裡。
- Job to be done Framework
經典的奶昔案例:最主要驅動人們去購買奶昔的動機是什麼呢?透過 Job to be done 則會發現因為奶昔不好吸,在堵車的時候能夠慢慢地喝,同時又有飽足感。如果組織跟判斷的能力不夠,思考的層面可能只停留在奶昔很便宜的觀點上。
不管用什麼框架,都要盡量去深挖到使用者底層真實的想法。有些使用者其實很不了解自己的行為,一定要想辦法往下挖掘。
💡
如果要捨棄舊的,創造新的解法 → Job to be done
相似平台,找出差異點的 → Design Thinking
8 總結
首先要感謝 Sean 無私分享了三場講座,並推動整個設計營運系列。
回顧全系列內容,每一位講者獨特的從業經驗都在這最後一場講座中,佔據了小小的篇幅。創新不會理所當然的發生,而是透過團隊齊心努力與調度,將一切放到最合適的位置,讓設計發揮最大的價值。
DesignOps 在近幾年的討論之下,慢慢被市場認識,愈來愈多不同規模的團隊親自實踐。面對快速變遷的大環境,我們會繼續尋找設計與管理的交集,希望大家也能從中受惠,找到自己與產品的成長方式!
「DesignOps 系列講座」講題、案例與講者資訊皆為 2022 年時空背景。
2023 年起,DesignOps 概念依然實用,講座不拆售,我們鼓勵參與全場,學習更扎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