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erxper
  • 探索 UX
    • UX 方法
    • 數據分析
  • 專題企劃
    • DesignOps 設計營運
    • 2021 設計趨勢
    • 2020 產業觀察
  • 悠識觀點
  • 人物專訪
  • 學習共筆
  • 🎙UX有差嗎?
最新課程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探索 UX
    • UX 方法
    • 數據分析
  • 專題企劃
    • DesignOps 設計營運
    • 2021 設計趨勢
    • 2020 產業觀察
  • 悠識觀點
  • 人物專訪
  • 學習共筆
  • 🎙UX有差嗎?
最新課程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userxper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Home DesignOps 設計營運
拆解所見所聞,不斷成長的超級百變怪——專訪星展銀行 設計集團 資深副總裁 林哲偉 Leo Lin

拆解所見所聞,不斷成長的超級百變怪——專訪星展銀行 設計集團 資深副總裁 林哲偉 Leo Lin

上圖中白色襯衫者

by 悠識學院
2022-12-02
in DesignOps 設計營運, 人物專訪
A A

Table of Contents

  • 1. 小時候,Leo 像蠹魚
  • 2. 青春期,Leo 像理想家
  • 3. 大學時,Leo 像藝術家
  • 4. 剛畢業,Leo 像探險家
  • 5. 工作後,Leo 像變色龍
  • 6. 談比喻,Leo 像小說家
  • 7. 談管理,Leo 像諮商師
  • 8. 談 Leo 這個人,像多面體

採訪 / 悠識學院
撰稿 / 廖翊帆、IIris Chen
核稿校正 / 林哲偉

2022 DesignOps 設計營運實務研討,我們邀請星展銀行 設計集團 資深副總裁 林哲偉 Leo Lin 來談談「如何帶領原地踏步的團隊成員走得更遠?」、「如何帶領不願改變的團隊成員突破挑戰?」、「如何帶領漫無目的的團隊成員實現目標?」

Leo 自 2015 年長駐新加坡,臺灣的朋友對他可能有些陌生,單看簡歷介紹,你應該很好奇,這位純藝術背景的設計師,究竟是何許人也?他何以支撐這些講題?Leo 的設計職涯橫跨多個產業及職位,平行時空的他或許是一位默默無名的廚師,抑或是眾人皆知的政治人物。

透過長篇專訪,Leo 神彩奕奕地分享自己的養成之路,他在各個時期有著不同的世界觀,卻又能順應環境華麗轉身,就如隨時保持彈性的百變怪,總能找到突破挑戰的方法。

讓我們一起穿越他的多重宇宙,探勘他怎麼一次次提升經驗值?

➠ 查看更多 12/17 實務研討介紹

林哲偉 Leo Lin

1 小時候,Leo 像蠹魚

國小一年級,Leo 鑽進《紅樓夢》千迴百轉的人際世界中,並熟稔故事情節。徜徉書海的精神,也體現他博學強記的一面,當年時興查字典學習生難字詞,他熟讀字典內容具體到每個生字與頁碼,讓同學大吃一驚。

他沉迷閱讀,或許超齡,或許引來異樣眼光,他笑說,「反正我就是有點怪!」

2 青春期,Leo 像理想家

高中時期,八零年代的臺灣對公眾事務的討論度愈來愈自由,電視像一座萬花筒,百花齊放。他跌進複雜的人脈佈局,喜歡守在政論節目前,看著人們一來一往熱議新聞時事。這段經驗潛移默化,讓他過去曾萌生進入政壇的念頭,為理念付出行動。

他沉迷思考,關心人類社會中的秩序與權力關係。

3 大學時,Leo 像藝術家

大學到研究所,Leo 投身藝術創作外,他對深奧的理論也有獨特見解。受西方當代哲學後現代主義啟蒙,啃食的書籍橫跨希臘神話、宗教經典,乃至當代現象學、社會學、結構主義,試圖剖析藝術背後的意義,理解文化軌跡與生命紋理。

Leo 曾受邀參與高雄海洋局「海洋意象」展覽,當周圍藝術家提交出與海洋相關的影像與裝置藝術創作,自己與藝術夥伴-新神話運動組織卻從如何蒸餾、提煉海水開始,進行化學實驗,最終超脫圖像表面含義,賣起海鹽冰,給予參與者最直接的觀賞體驗。他期望透過行為藝術挑戰既有框架,轉換角度去思考本質,創作出具有批判性、社會連結性作品。

他沉迷思辨,以哲學為起點,慢慢爬梳人類幾千年來的發展史。

4 剛畢業,Leo 像探險家

林哲偉 Leo Lin

美術研究所畢業後,在前往西班牙攻讀博士與就業之間抉擇。在此之前他思索繁雜的藝術思維,現在嘗試挖掘更多的可能性。受到德國電子藝術中心的新媒體創作 Web of Life 影響,觀賞者可以用手掌觸發網際網路、連結世界各地掌紋的互動形式。這一件作品,融合資訊工程、藝術與設計,各種元件組裝、交互連結,彷彿打通任督二脈,讓他意識到原來有「設計」這未知領域!

嘗試摸索藝術與互動的關聯時,他正在清大產品開發研究室擔任研究助理,持續一段時間後,教授靈魂拷問,「你要繼續耕耘研究嗎?那該開始專注在論文上⋯⋯」Leo 毅然決然轉往商業設計,栽進基礎平面設計下苦功。

他沉迷開拓新專長,身體力行去接觸前所未見的領域。

5 工作後,Leo 像變色龍

林哲偉 Leo Lin

從學校到職場,在第一份工作中,他任職策展公司 Uniplan 視覺設計師,很幸運遇見設計啟蒙者林媛媛,在其穿針引線下,與時任 Asus 設計師 Steven 通電後,對於 UI/UX 產業有更深的理解。於是,他投入大量時間準備作品,自主練習介面設計,「我有時候會很癡迷未知領域,當開始投入時,會想方設法的花大量到時間去深入理解、去研究不同的可能性。」盡力讓自己朝這個專業前進。

接下來的職涯從 UI 設計師、UX 設計師到交互體驗設計師、商業策略顧問,在不同的產業和職位中轉換嘗試,「只有極少數的人在最開始就了解自己適合什麼樣的工作⋯⋯」,對他而言,每次職稱轉變,並非事事計畫完好,而是親身去摸索、挑戰、磨練,「專注興趣這件事開始是陳腔濫調,重要的是了解自我,在哪個位置上、環境中可以發揮最大價值?」

任職於 Garmin 時期,Leo 笑說自己很拙,自嘆自己和同事之間的落差。每週例行性匯報,他只分享交辦事項,呆坐在一旁聽同事點出案子裡不足之處、預期改善的地方,這種有層次、有目的地溝通,刺激他保持進取的步伐,練習溝通技巧、傳遞有效訊息。

他擅長刷新自我,行為模式隨著不同生命階段產生質變。

6 談比喻,Leo 像小說家

Joël Robuchon

圖 / 法國名廚 Joël Robuchon,米其林摘星紀錄保持人

在顧問公司 Accenture 工作時期,客戶無法理解資訊架構,不懂什麼是數位轉型,讓專案裹足不前。在臨危受命下, Leo 嘗試以迪士尼樂園為例,從規劃動線的概念出發,用實體有感的案例對應線上服務,才讓客戶點頭認同。經歷豐富學識滋養內在、學術與業界工作洗禮,這些經驗不斷拓展 Leo 的想像力與紮實的溝通技巧,讓生動風趣的比喻增強職能,獲得高層讚賞,給予更多專案主導權,協助推動商業策略。

另一個例子是,在星展銀行期間,用三頁簡報向 CEO 精準傳達易懂觀點。他認為發展「設計準則」就像名廚侯布雄(Joël Robuchon)經營米其林餐廳一般,從模組化、規則化到訂定各種流程,持續地維持星級的品質。如同企業商業規模服務運作之間互通性,頗有借鑑之處。透過這種為說服力加分的合理比喻,直截明白地和 CEO 爭取資源,「如果公司期待在不同國家、產品之間提供良好服務,我們需要組建一支團隊訂定標準化流程制度,維護設計品質,推動設計願景。」

他擅長聯想,把看似不相關的東西圈劃在一起,敘說一篇篇精彩故事。

7 談管理,Leo 像諮商師

林哲偉 Leo Lin 1 on 1

Leo 在採訪中多次提及「Pattern」,每種領域都有各自詮釋 Pattern 的方式:數學家探索幾何圖騰、設計師熟悉圖形繪製、工程師歸納程式解方。Leo 也依循著自己看待世界的規律,在每個階段人生階段醞釀出的喜好,透過深度研究、好奇心驅動下,那些屬於他的執著,隨著時間積累成各式各樣的專業技能。

將這個概念推己及人,他擅於觀察人,多年下來歸納出一套法則,藉由對行為 Pattern 分析,進而深入了解成員想法,建立彼此信任感。

培養與團隊的默契,是主管必不可少的任務。Leo 重視與成員 1 on 1 對談,協助團隊解決疑難雜症,不談專案進度,談 Concern(關心的事) 、Complain(抱怨的事)、Confuse(疑惑的事)。從中了解成員對工作的各別擔憂,或許正是團隊需要調整的方向。抑或從抱怨中同理成員在工作中、或在個人生活中燃眉之急,聚焦問題本身,投注心力清除障礙。

近年疫情蔓延,Leo 坦言,某些成員從入職到離開都素未謀面,加上團隊規模大,遠距工作模式容易產生溝通斷層,為此他製定了「Design Team Playbook」,意圖讓新人更容易了解企業價值觀與團隊使命。他也製作「Leo 個人使用守則」,讓成員了解管理者的領導風格與期望值,寫下升遷標準、如何協助個人成長,即使大家身處異地,仍然能融入團隊文化,追求共同願景。

他擅長為人分勞解憂,當其他部門同事有需求、想聊聊困境,也會敲他的診間門。擁有這個強大的心理素質之前,他首先把自己挖得很深。

8 談 Leo 這個人,像多面體

林哲偉 Leo Lin

左圖 / Leo 與團隊工作場景 | 右圖 / 食材原型

我們想像設計主管日常,應該是一個人當三個人用,時間被切割得很細,排滿不同層級的會議。Leo 恐怕不止如此,他的心思、思考維度、身份角色也能拆解出許多特長。一副軀體,好像乘載了數種性格,卻不致雜亂無章。

這位純藝術背景的設計主管,始終熱探究事物本質上的運作邏輯,理性地管理團隊,就連我們假設性提問平行時空的他如果不做設計,他煞有介事地說,「如果我不做設計工作,我也許會嘗試當一名廚師:去理解食材特性與火候掌控、鹽巴輕重,如同管理者組織協調能力。從折疊廚房擦布方式開始,一切都必須準備就緒—在雜亂中,尋找清晰的邏輯。」

磁場使然,你擁有哪些特質,就吸引什麼樣的成員加入。當我們請 Leo 用一句話形容設計團隊,他毫不猶豫地說,「如同復仇者聯盟一樣,是自我管理型隊伍。」自我管理型團隊承擔責任,而非任務導向。每個成員擁有自己的特長和想法,偶爾看似意見分歧,但能一起為相同的價值觀和信念奮鬥,發揮團隊最大競爭力。

 


 

這些形象或許只是 Leo 的冰山一角,如果對 Leo 怎麼運用個人優勢,讓管理游刃有餘,誠摯邀請你參加 2022/12/17 (六) DesignOps 設計營運實務研討!

他將以「管理者能夠領導任何類型的人才嗎?」為題,透過三個不同角度提問與引導,幫助管理從業人員了解自身領導風格與極限,嘗試將管理的影響力達到最大化。

Tags: Design OpsdesignOps實務研討設計營運講者採訪

悠識學院

「悠識學院」是悠識的培訓部門,提供全方位 UX 課程,幫助學員們學習如何打造好產品與好服務。基於公司願景發展出多元教育訓練活動,包括公開課程、企業內訓、研討會、講座與社群。

Related Stories

[研討會紀錄] 2023 AI for better UX 實務研討 下半場講者座談
學習共筆

[研討會紀錄] 2023 AI for better UX 實務研討 下半場講者座談

by Edu Student
2024-11-18
0

邀請本次實務研討上半場兩位講者:Chri...

Read more
[研討會紀錄] 在AI 時代設計愉悅的使用者體驗- 陳偉仁 Chris、陳儷元 Katherine

[研討會紀錄] 在AI 時代設計愉悅的使用者體驗- 陳偉仁 Chris、陳儷元 Katherine

2024-11-18
[研討會紀錄] 2023 AI for better UX 實務研討 上半場講者座談

[研討會紀錄] 2023 AI for better UX 實務研討 上半場講者座談

2024-11-17

© 2024 悠識數位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UserXper Digital Consulting Co., Ltd.

相關網站

  • 悠識數位
  • 悠識學院
  • Axure RP
  • 🎙UX有差嗎?

追蹤我們

No Result
View All Result
  • 探索 UX
    • UX 方法
    • 數據分析
  • 專題企劃
    • DesignOps 設計營運
    • 2021 設計趨勢
    • 2020 產業觀察
  • 悠識觀點
  • 人物專訪
  • 學習共筆
  • 🎙UX有差嗎?
最新課程

© 2024 悠識數位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UserXper Digital Consulting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