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研究後的共創工作坊
由外部引導進行的工作坊不像是內部發起的工作坊可以慢慢討論,大家疲乏的速度很快,要在短時間內戳到重點。光是約會議就很難,遑論一次聚在一起好幾個鐘頭的工作坊,如何短時間達到目的非常重要。
由外部引導進行的工作坊不像是內部發起的工作坊可以慢慢討論,大家疲乏的速度很快,要在短時間內戳到重點。光是約會議就很難,遑論一次聚在一起好幾個鐘頭的工作坊,如何短時間達到目的非常重要。
產品原型的認知研究,是在產品規劃好、尚未開發之前。無論產品是否有做需求探索研究、或只是依公司策略、過去經驗規劃的產品,只要有產品原型,我們就能找使用者來體驗看看,了解使用者對產品的感受,若有需要調整,也可以在還沒開發之前就先調整。
在台上,你就是說書人。這是每個使用者經驗研究員肩負的使命:「把使用者的故事傳遞給需要聽的人。」一個最簡單的原則就是「把你的感動表達出來」,你要先能感動,你的故事才能感動人。
如果研究者想長時間的觀察使用者行為,相較於實驗室的短時間訪談研究,日誌研究的優勢是讓研究者長時間觀察使用者實際的生活脈絡。透過使用者主動記錄生活中與他人互動方式、作息習慣,在相對有效率的狀況下,了解研究者無法透過訪談得到的資訊。
產品數據分析的目標之一是找出問題,但如果自己的產品不用做數據分析就能發現不少明顯問題還沒有解決,那麼可能不該考慮做產品數據分析。
易用性測試提供設計者評估產品的途經,然而如果不知產品本身的功能與測試的目的,易用性測試的作用僅只是徒然。此外,易用性測試中,符合商業目標亦為重要;在執行測試前,應先諮詢其他利害關係人的目標需求,一併考量於測試之中。
看完這四個階段,可以想想想自己的公司在哪個階段,需要什麼才能往下一個階段走,公司現在是否有有跟上趨勢,還是落後趨勢很遠,或是為自己想想,要怎麼學會用數據了解成效、或要怎麼從數據去找到產品優化方向,甚至怎麼用數據做產品/用戶營運。
情緒板這種方法在國外的應用已經有一定的歷史了,但時代在變,如今我們正經歷著資訊爆炸的網路時代,不得不讓我思考,「情緒板」這種方法是不是也能與時俱進一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