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陳黛比
大學時期主修政治、後就讀數位媒體傳播的 Sophia,於 2016 年加入 Verizon Media(在台灣最耳熟能詳的品牌就是 Yahoo奇摩),目前在集團內擔任資深產品設計師。
提到職涯選擇為什麼有這麼大的轉變?她笑說:「因為小時候覺得 3M 便利貼是個很有趣的產品!」她認為,產品其實是以不同的傳播方式與人溝通,而設計則可能進一步改變人的行為,就這樣誤打誤撞進入產品設計領域。
進入 Yahoo奇摩的第二年,Sophia 開始帶領設計團隊,把台灣的電商經驗帶到國際,負責全球電商產品的後台工具到前端的使用體驗。今年, Sophia 進一步帶領台、美兩地的設計師,加速電商專案的開發。
▲ Sophia 介紹去年上線的 Yahoo Shopping
回憶去年到美國出差 2 個月,一邊有專案時程的壓力,一邊要快速融入當地文化。她認為最大的挑戰和學習是——「文化衝擊!」
Sophia 提到,一開始直覺地想把台灣成功的設計直接套到美國產品上,卻發現,由於地理環境與生活習慣的差異,這些設計不一定能打動美國在地的使用者。台灣團隊有豐富的電商經驗,美國設計師則更了解當地的市場,兩個團隊一起回到設計的初衷:「到底要幫助使用者解決什麼問題?要帶給使用者什麼樣的感受?」共同腦力激盪時,常常有意想不到的火花,過程中彼此都獲得許多啟發。
▲ 討論會議實況
其次,與過去在台灣負責單一產品線不同,現在的團隊更像是公司內部的中介 agency,需要與各國產品團隊協作。異國的市場風向、產品團隊的規模和文化都不盡相同,使得落實設計時遇到許多挑戰。
Sophia 認為:「讓對方團隊覺得『我們站在同一陣線』是關鍵。」跨國團隊協作的過程中,她盡力抱持著「做中學」的態度,鼓勵團隊即時反饋,即時調整,才讓大家漸漸打開心房、投入協作。美國的產品經理於季末向她坦承:「一開始覺得和台灣團隊合作很麻煩。但幾次會議後,便發覺當地團隊在電商經驗的不足。」也感謝 Sophia 的帶領,讓台美設計師有更多交流、得以傳遞知識與經驗。
雖然台美的設計團隊有各自的工作模式,Sophia 說,在進行產品開發專案時,基本上會依照「Think It(思考)」、「Build It(構建)」、「Ship It(發表)」三階段進行。這三階段建構在設計思考流程的基本框架上,每一個階段都會邀請所有利益關係人(stakeholders),包含產品經理、工程師、營運、銷售團隊參與會議,決定是否進入下階段。但是一旦專案較小、參與的關係人不多時,卻往往容易忘記,導致需求未對焦就執行,最後不符合利益關係人的在意點,浪費了設計師的時間和心力,甚至延誤上線時程。
沒有最佳實踐,只有不斷嘗試和優化!
回到 Yahoo奇摩的實作現場,許多默契卻也是慢慢磨合出來的,一些小細節都會影響會議是否達到「推進產品開發」的效果。
她認為,定義清楚的 3 個階段能幫助與會人了解會議的目的和決策的影響。例如,「Think It(思考)」會議的目的是達成共識,確認是否推進到「Build It(構建)」階段。即便會議結果是正面的,在會議中,利益關係人提出的問題和提醒都會被忠實的紀錄下來,並在會議結束後以正式信發給所有與會人,讓團隊在進行下個階段設計時納入考量。在產品上線前,還會經過「Ship It(發表)」會議再一次對焦,一方面確認開發如預期,一方面也視市場狀況評估是否需要調整。這樣的過程不僅讓不同部門的聲音都能被「聽見」,也確保高度分工下,團隊仍有一致的目標,打造具競爭力的產品。
Sophia 說,設計實務沒有所謂的「Best practice(最佳實踐)」,更像是一個產品,透過不斷地嘗試與優化越來越好。只要適合團隊,就是 best practice!
在本次 8/30(日)下午「 2020 DesignOps 實務研討」分享中,她將以「DesignOps的7個關鍵」為主題,與大家分享自己在不同情境和團隊中的溝通案例和處理方式。
敬請期待!
【 2020 DesignOps 實務研討 】8/30(日)13:00~17:00|金融研訓院 2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