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資深悠識數位使用者經驗研究員 Chin Wei Chen
提到使用者研究,你會想到什麼呢?
不論是在訪談室內進行一對一深度訪談,還是同時面對好幾位受訪者的焦點團體訪談,都是研究員們在熟悉不過的畫面了!但除了這個,你還掌握了其他的訪談注意事項嗎?
執行一場高品質的訪談,需要注意的要素非常多,大家最熟習的不外乎訪談技巧地精進。但熟了訪談當下,前置作業、後續分析都決定研究的成果。如何定義並找到「那個/群對的人」,切合產品與服務的走向,並且能夠貼近組織策略發展,收集適合的受訪對象的意見及反饋,是讓研究走上正確方向的第一步。接下來我將針對「如何定義受訪族群條件」,以及「該怎麼招募受訪者」,分享我們的實務經驗。
▍首先,該找哪些使用者進行訪談?
決定啟動研究之後,第一個會面臨的問題是:「好,那現在要找誰來訪談?」
使用者訪談與大量問卷調差最大的差異就在於,訪談一位受訪者需要花費許多時間以及預算。必須找到條件適合的對象,針對且深入的了解受訪者的經驗。所以,具備真實經驗、願意與你分享、善於交流、不是職業受訪者、也不是競業來刺探敵情的….,諸多條件都需要一次到位。許多剛開始學習做訪談以及研究的夥伴,會在這邊遭遇第一個卡關。在這邊跟大家分享,我們是怎麼開始的。
先從「定義研究族群開始」,分為兩階段:
- 定義研究族群分群條件
- 制定明確的招募條件
▌ 初步定義研究族群
以前我很愛看一部老影集叫犯罪心理,發現他們在查案的過程就如同定義研究族群
首先我們會進行各種面向的桌面研究,包含了解公司業務,是否有既定/潛在的目標客群,有哪些顧客的數據資料、使用產品的現況藉此對應研究族群(查案時了解罪犯偏好的受害者類型與手法、科學化方式分析各種證據縮小範圍)
接著,透過不同層次的資料,逐步深化對研究議題,另一方面收集不同關鍵指標(建構罪犯側寫特徵),過程中回扣研究議題,從資料海中抽絲剝繭,找到哪些關鍵指標對研究議題來說是重要的,透過這些關鍵指標定義研究族群。
這階段最重要的是從桌面研究中,挖掘可能影響研究議題或分群的關鍵指標,過程中會因為資料的補出而不斷的發散和收斂,我們經常需要跟專案夥伴同步討論,在目標族群模糊的狀態下,也許會歷經幾次的迭代、嘗試,研究族群的輪廓才會越來越清晰。如果你已經有清晰的研究族群,恭喜你,可以順利推進到下一階段!
▌ 招募條件三大要素,讓受訪對象更具象化:
制定招募條件
「我要找對運動有熱忱的人來訪!」
但是,到底怎麼定義熱忱?有沒有衡量標準呢?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需要有具體的招募條件而不會落於團隊內大家各想各的,或是條件都是形容詞而無法定義的情況。因此,招募條件制定的大原則,將研究族群的輪廓具體化、設定更細緻的條件。
轉化關鍵指標過程中盡量以具體的行為、可被衡量的數字/值為主,助於問卷撰寫與整體招募的準確度。此階段轉化關鍵指標可以從三大要素下手:人口統計學相關的基礎資料,訪談對象行為特徵,以及觀念想法。
進一步將轉化後的指標區分為主要、次要招募條件,目的是評估篩選的優先順序,最後將所有研究族群的條件表格化,與利害關係人進行溝通建立共識。(附上悠識常用的招募條件模板,供大家參考)
綜合以上,舉一個例子比較好理解:
當時我們接到運動商機探索的研究,研究目的是了解疫情期間與疫情後,民眾運動習慣的變化,探索有哪些疫情後的運動商機。
有了研究議題,開始思考到底要找什麼樣的運動民眾?
上述的桌面研究就派上用場,找了過去運動相關的文獻、運動趨勢、運動消費等資料,同時回扣研究目的,找到四個劃分運動族群的關鍵指標:運動年齡、運動習慣、運動社群參與程度、運動投資意願程度。
最後,並將四個關鍵指標進行轉化,獲得更具體的招募條件:
運動習慣:運動頻率、單次運動的時間、持續不間斷運動的總時間;運動社群參與程度:參與社群活動頻率、持續參與的時間、參與社團數量、社團費用、加入社群的管道/平台、在數位社群中行為表現等。
▍開始招募訪談對象啦!
進入招募歷程,這也是最容易感到焦慮的階段,因為潛藏太多不可控的因素和陷阱了!
像是回收問卷量不足、訪談對象行為強度與假設不同、訪談對象突然沒來等等,現在回想起來還是覺得心驚膽顫。身為乙方的緣故悠識每位研究員在招募這塊可說是經歷各種奇耙的狀況,接下來,跟大家聊聊我們有哪些措施降低卡關機會
確立招募條件後,悠識招募流程會歷經三階段:設計與發放招募問卷→快速電話訪談→邀約訪談對象,文章就比較需要花心力的第一階段分享。
Step1 初篩訪談對象:招募問卷設計
也許你聽過市場調查問卷、滿意度問卷、學術問卷,雖然都是問卷但目的完全不同。
經常有人誤會招募問卷等同於市場調查問卷,招募問卷的目的是找到合適回答研究議題的受訪對象,而市場調查則是期望體現母體的真實分佈,因此如果使用招募問卷的結果來解釋市場現況,可能會產生偏誤
招募問卷的問項,基於招募條件進行轉化,再依據問卷設計原則重新擬定問法、排序問項的先後順序與邏輯。最終目的希望降低問卷跳離率,獲得有品質的問卷回饋。
邊寫問卷的同時檢視問項的必要性,可以反問自己為什麼這個問題重要?能幫助做哪些判斷?清楚地知道每個問項的目的,以及要收集哪些資訊。
Step2 初篩訪談對象:招募問卷發放
通常在研究規劃階段會同步與需求方討論招募管道,一般來說主要是由我們執行招募,透過悠識官方的粉絲專頁投放問卷進行招募。但也有遇到例外的狀況,如研究議題需找高資產的訪談對象難觸及、產品比較特殊購買的人少等等,來填答的人少可能會影響招募品質。因此,若預見未來可能會碰到招募的問題,前期制定招募策略時,預備其他招募管道,如制定招募條件後先請需求方準備內部招募管道流程,或是提早透過陌生拜訪打入重要的社群/社團進行招募。
這時你可能會想如果沒有自己的使用者庫該怎麼辦?可以尋求市面上有專業的招募公司,優點是只要將招募條件、時程等提供給對方,接下來可以安心坐等訪談(羨慕),且訪談對象缺席率相對較低,此管道也很適合招募特殊受訪對象(身障人士、高資產族群等),缺點是要有足夠的預算。如果沒有預算有限,加入社團/論壇也是選擇之一,透過比較低的成本進行招募,但需優先透過管理員同意,花時間確認受訪對象資格,留意獲取訪談對象的樣本是否會影響研究議題。
招募受訪對象可以透過各式各樣的管道,每種方法都有優缺點,核心還是須回歸研究議題、綜合評估研究時間和預算,擬定合適當下的招募策略與管道。
▍總結
為了找到合適的受訪對象,須歷經龐大的工程,是不是有點超乎你的想像呢?
從定義研究族群收集不同層次資料、分析提煉,一次次迭代桌面研究發現,縮小範圍,找到合適的研究族群。進入招募受訪對象,從設計招募問卷到發放,當中每個任務與決策都是一環扣一環,最終需回扣研究議題、族群,並考量務實層面的時程和預算,才能在合理的狀況下找到對的人啊!
不過最終當你在訪談室看到侃侃而談、説超乎自己想像觀點的受訪者,就會覺得招募過程中的掙扎、堅持把關是值得的!
最後,歡迎大家報名悠識的訪談系列課程(工商一下XD),
我們將在接下來的課程當中,帶著你手把手一起練習:從制定目標族群的行為條件、了解如何設計招募關卡,幫助你從源頭有邏輯的找到研究族群,更好凝聚團隊共識;設計合適招募策略與管道,把關訪談對象的品質,達成做好研究的第一步!
報名課程還有機會獲得悠識執行專案過程中常用的工具#研究族群分析工具 #問卷基礎架構模板,讓好工具助你研究一臂之力!
更多訪談心法與眉眉角角,快來看看課程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