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作者 / 悠識 CEO – Bryan Chiang、研究副總監 – 葉致宏
近年來,悠識在許多企業進行數位轉型之際,擔任長期合作之體驗研究顧問,提供策略建議與商機洞察。也扶植許多企業成立 UX 部門、協助新創公司招募研究員、擔任中小企業 UX 體驗教練。因應產業及大環境改變,我們的服務型態不僅限於傳統專案,而是持續發揮顧問看問題、解問題的價值,陪伴企業客戶在開發新產品或調整策略時,更有信心地做出正確選擇。
也正因為 UX 研究的重要性被企業認可,許多公司開始建立 UX 研究團隊,希望強化與使用者的連結,讓決策更貼近市場需求。走到 UX 成熟度提升的今天,我們常聽到一種聲音:
「愈來愈多企業成立了 UX 研究部門,顧問公司可能要留意研究案的量能。」
在我們的合作經驗中,企業內部誕生研究團隊,並不直接等於探索使用者需求的問題都能夠迎刃而解。企業重視 UX 研究、顧問公司戰戰兢兢,從體驗研究整體發展的角度來看,著實對市場帶來正面影響。
爬梳近年我們的經典案例,以及近一年的重要顧問案,我們梳理出以下多個真實情境,確立了由誰來執行 UX 研究並不是非 A 則 B 的單選題。在共同開創價值的雙贏前提之下,企業不妨保持彈性,適度與外部顧問公司保持合作。
1 企業善用顧問公司靈活補位,保持高效運作
在企業營運的架構下,這是做常見的「產能外發」,但我們要特別討論的情境是,我們相信 UX 研究是 QC(Quality Control) 的角色。就常態而言,企業很難將自己產品的品管委外,因為這涉及了企業的核心業務與價值。因此,UX 研究產能外發,經常被歸類為相對兩難的課題——UX 研究不像一般的設計提案能夠輕量合作,特別是在服務大型 B 端企業組織時,牽涉的利害關係人、業務範疇多樣且複雜。
|案例:國際網路公司
過去,在 Mobile 興起的時代,入口網站起家的紫色巨擘 CEO 下令所有旗下的資訊服務,都要迎頭趕上 app 推出,服務智慧型手機的使用者。在這個時代轉折之下,他們位於台灣的 UX 部門,只有 1~2 位研究員,要執行 APEC 全區蜂擁而來的驗證需求,堪比不可能的任務。
在那個時空背景下,我們有幸被挑選為研究夥伴,進行了將近一年超過 10 款 app 的易用性驗證。當年我們雀屏中選的原因,除了與企業的 UX 部門有共同的語言之外,還有一個特性在於,我們的 UX 專業工作者,是能夠整合研究與設計技能的夥伴。研究員在每一場訪談 debrief 忠實傳達使用者感受後,我們的研究員立刻切換視角,化身設計師與企業團隊討論原型修改的可能性。
這個型態的支援,有效吸收了大量的研究需求,釋放企業團隊的壓力,攜手面對研究需求高峰。
2 企業結合顧問公司的公信力與獨立性
企業內建研究團隊,通常是工作頻率與數量達到一定強度的需求。當研究員進入了企業,通常肩負了向心力與榮譽心,難免會被高層或董事會質疑研究報告的公正性。但如果研究結果是由獨立的第三方顧問公司提供,排除企業的組織文化或利益影響、不被這些因素左右,就會大幅提升說服力。這對於重大投資、企業轉型、內部變革都能發揮關鍵作用。同時也協助公部門在施政方針上,有明確的依據和參考方向。
|案例:政府大型標案 IV&V(獨立驗證審查顧問)
我們近年參加了一些政府大型標案的 IV&V(獨立驗證審查顧問),負責審查標案的數位服務體驗設計。本質上落在標案架構上,對於公正審查的需求。相比直接應徵一位或多位資深研究員,卻請他們執行基礎研究。經驗豐富的外部顧問公司通常更具彈性,也更符合成本效益。顧問是按需付費,不用負擔長期薪資、培訓與辦公成本。
|案例:公路總局
連續 2 年承接公路總局的政策研究中,公務主管清楚表達了選擇外部顧問的考量:為了協助公部門思考一個以 10 年為尺度的數位政策架構,必須依賴有深度可長期配合的研究團隊。
對於這樣的大規模、動輒 6 人且受訪者遍佈全台的研究案,公家單位無法負擔內建研究團隊的資源與時間,將這種龐大的工作交給內部成員無疑會浪費公帑。因此,第三方顧問公司的獨立性與專業性不僅能迴避利益,還能夠深入搭配,提供貼近第一線服務人員與民眾視角的政策建議。
3 企業借重顧問公司的實戰力與中立性
以下舉例 3 種情境,企業在執行研究時容易受到阻礙,向顧問公司外援成了解決之道:
|競業研究
在許多同質性高的產業類別中,了解同業知己知彼,是企業在營運過程中不可或缺的資訊。然而,公開約訪競業客人以獲得情報,會產生不少顧慮與市場猜疑。在這樣的脈絡下,若由企業研究部門發動,但競業相關的研究範疇委外給顧問公司,最後與內部整併觀點、互相參照,就成了一種解法。
|內控嚴格
以我們經手過的金控研究案為例,一些研究部門不約而同表示,光是要稽核發出約訪問卷,在層層把關的流程下,就是冗長的任務,但高層又急著想看到研究結果。
在一項金融研究案當中,曾有一位產品經理緊急發案給我們,由於該研究的 TA 條件審核不嚴格,PM 說,「受訪者口袋掏得出我們家的卡就好,千萬不要給我受訪者的個資要我向後核實,我要將受訪個資完全隔離在外部顧問手上,研究後你們負責銷毀,我只要拿到研究成果。」這是那份受訪者只有 P1, P2、連張先生王小姐都沒有記錄的專案,我們如期讓企業夥伴拿到研究報告,不牴觸任何一條內規。
|觸角受限
研究使用者或消費者的偏好,之於企業內部的研究員或行銷人員是核心任務,他們能在自家平台分析使用者行為,但缺乏對外部消費者的研究管道。我們曾協助一間跨國科技集團,針對「為什麼消費者不選擇我們的服務」來進行深入研究,幫助企業填補這一片空白,挹注整合研究資源。
4 讓顧問公司成為企業決策的隱形助力
企業內部的研究部門長期在同一個產業中工作,思維是朝單一領域深度挖掘。外部顧問公司擁有多元產業經驗、扎實研究技能,擅長在不同的產業跳躍,將其他領域的成功心法導入,為企業注入全新的視野並突破慣性。
研究顧問公司並不是「錢多才請得起的奢侈品」,而是能幫助企業在關鍵時刻做出更好決策的戰略投資。樂見企業組織內化 UX 價值、成立 UX 研究團隊,但當企業面臨以上種種挑戰,或期待引入外部顧問專家觀點時,答案呼之欲出,研究顧問公司正是推動企業邁向成功的關鍵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