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作者 / Ming – 對於人的故事充滿好奇心,偶爾懶惰的完美主義者,喜歡唱歌、抹茶、貓。
原文同步刊登於作者 Medium,本篇記錄此次實務研討第一段主題「研究影響力」的二場演講。
這次很開心有機會參加 悠識學院 舉辦的 UR meetup 使用者研究實務研討,講座邀請具有多年實務經驗的業界人士:Yahoo 高級研究員 周燕麗、國泰世華銀行 UX Designer 謝昌達&張仕錩、ex-Titansoft Sr. UX Researcher 蔡雪岑、Pinkoi UX Researcher 羅心怡,分享他們從事設計研究與跨國訪談的心法。
1 Yanny:主動突破現有困境 創造研究的新價值
第一場由 Yahoo 高級研究員 周燕麗 Yanny 分享,第一份工作讓她遇到許多業界研究員都會有的挑戰:覺得自己的研究對產品好像沒什麼影響力;辛苦做的用戶研究沒有下一步計畫;團隊的 PM、設計師也不太會找她討論,讓她開始懷疑自己,甚至有了想轉換職涯的念頭……
這時她問自己:「當初為什麼想成為研究員?」 並試著分析:
早期研究員以產品的研究、易用性為主,後期許多職位的職能邊界開始模糊化,尤其科技產業的工程師、PM 也能掌握研究能力,所以她必須找出研究員能帶給團隊的影響力,讓研究成為推對公司發展的助力!而這個過程是需要循序漸進並具備耐心的。
來自 Yanny 簡報內容
第一步:驗證產品體驗的滿意度
Yanny 認為研究員應該是積極的夥伴,而非被動解決團隊需求的角色,因此她建議研究員要主動和各部門推廣 UX Research、邀請團隊參與研究、與各專案負責人溝通,何時需要邀請研究員參與專案。
再來必須展現研究專業與建立團隊信任,例如和設計團隊一起推動設計迭代、訪談結束後 1–2 天寄出 top findings,並排序需要解決的問題、安排後續追蹤會議,將發現轉換為行動項目,使專案能持續滾動。
第二步:支持目前企業的決策與商業目標
Yanny 強調,光是專注在產品的改善是不夠的,企業畢竟還是以獲利為最終目標,因此在計畫研究時,必須將公司獲利目標放在心中,讓研究目標和公司的 OKR 或 KPI 一致。
為了更了解公司的商業目標,研究員可以爭取參與公司/產品願景與 OKRs 會議、輔助產品前/中/後期的規劃與決策,這也讓 Yanny 從只能做產品測試,變成類似顧問的角色。適時地和專家合作也是一個好方法,Yanny曾邀請 AWS 向內部同仁推廣亞馬遜 Working Backwards 以終為使的方法論,幫助團隊發展兼具用戶需求與商業成長的設計思維。
(書籍參考:Working Backwards: Insights, Stories, and Secrets from Inside Amazon)
第三步:啟發與洞察未來商業/產品策略
研究員除了關注過去,也需要具備對未來的遠見,掌握並主動分享消費者趨勢。這部分 Yanny 分享自己會訂閱相關的洞察報告、向主管極力爭取在公司安排趨勢分享(例如 AI 工具的應用),有新的服務出現也要早一步使用,才能了解產業概況,並熟悉年輕人喜歡的東西。
這樣做也使研究員的影響力逐漸擴大,例如:公司將她分享的消費者趨勢納入商業策略的考量中,她也曾受邀和經銷商分享商業洞察,並擔任公司內部創新團隊的專業顧問。
Yanny 提到,突破創新的過程並不是一蹴可幾,有可能會耗費 1–2 年的時間,首先需要以核心專業來讓團隊相信你有價值,再者一定要考量公司的商業目標,以研究輔助策略決策,最後提供團隊啟發與創新。
從 Yanny 的分享中可以感受到,她對於研究投注的心力與熱情,最重要的是她對於新事物的開放心態,不設限自己身為研究員的可能性,反而開創設計研究的新價值!
2 Luke & Eliot:身兼 Critic, Conductor, Curator 不同角色 從推動設計到引領改變
第二場由 國泰世華銀行 UX Designer 謝昌達 Luke 與 張仕錩 Eliot 分享在銀行業如何進行研究,首先 Luke 以 評論員 Critic 的比喻,說明研究員要透過以終(要解決什麼問題)為始(規劃/啟動用戶研究)與設計思考三鑽石的思維,向團隊展現說服力,並引起夥伴的共鳴,最終取得共識、推動改變。
來自 Luke & Eliot 簡報內容
例如為了要提升國泰世華 CUBE app 的使用者體驗,他會先提出三個疑問 :
- 哪個部份客戶體驗不好? (哪裡痛)
- 怎樣的客戶體驗不好?(有多痛)
- 多少客戶受到影響?(客戶數據)
從數據中發現目標用戶只占了使用 app 的用戶中的很小一部分,因此著手思考 :
- 先解決「客戶跑去哪?」的問題:例如以量化問卷抽樣調查
- 接著了解客戶痛點的議題:例如採用訪談、易用性測試
- 將研究結果轉化設計與優化建議 :例如以 before / after 介面圖示意
透過這樣的設計思考過程,研究員能帶給團隊的價值有:
- 對於主管: 能夠評估效益,規劃資源的投入配置
- 對於 PM:了解獲客獲利議題,得以調整頁面的資訊架構
- 對於設計師: 優化方案較易推動,並轉化設計
💡 身為研究員,其價值在透過研究,平衡公司和客戶的不同視角。在推動改變的過程中,也需要有忠實呈現客戶聲音的勇氣、幫助團隊取得共識。
研究員拋磚引玉的效果 如同煮出一鍋豐盛的石頭湯
再來由 Eliot 接力分享,他以 執行者 Conductor 的比喻,說明研究員需要具備 engagement 的關鍵心態,若團隊成員的參與度高,專案的成功機率連帶也會高;若要推動研究,換位思考利害關係人在意之處很重要。Eliot 也提到研究時機的選定技巧,例如選在團隊即將擬定明年新計畫時分享研究結果,讓研究更能輔助年度計畫,或是新的 PM 剛加入團隊時,會更有意願推動研究。
接著 Eliot 以 策展者 Curator 的比喻,提出 RaaS (Research as a show) 的概念,研究員可以先提出自己的想法並拋磚引玉,讓團隊成員願意貢獻一部份心力,就好比西方民間故事–石頭湯的故事寓意,原本只是空空如也、無法食用的石頭湯,經由村民紛紛丟入食材,最終煮出一鍋豐盛美味的湯。他也強調,專案的主導權在誰身上是次要問題,重點是能否推動專案、達到共識,而這反映研究員需要具備的 flexibility 心態。
研究員不僅要了解使用者的心理與行為,有更多時候,是需要思考團隊成員的需求,先照顧到一起合作的夥伴,才能在團隊中順利推動改變!
👉 緊接著閱讀實務研討第二段主題「跨國研究」筆記
延伸閱讀:
[研討會後記] 2023 UR meetup 使用者研究實務研討:UXR 如何彰顯自身的價值主張